开学第一周,一群特别的“讲课人”带着满腔故事与热忱走进宁波多所中小学。这不仅是2025学年第一学期宁波市“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的序幕,更是我市“四明传习”大思政课品牌中“追光”计划的生动实践,旨在以劳模工匠为榜样光源,为青少年成长注入奋斗力量。
北仑职高现场
“原来,普通的工作岗位也能成就闪闪发亮的人生!”浙江省劳动模范、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北仑第二集装箱码头分公司工程技术部桥吊维修班班长夏天给北仑职高的高一新生上了一堂职业启蒙课。夏天分享了自己从一名普通的维修工成长为“浙江省杰出工匠”的故事,夏天用自己的奋斗经历诠释了“工匠精神”的真谛,为新生们树立了看得见、学得来的榜样。现场,不少新生表示,通过此次讲座,不仅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坚定了学好专业技能、走技能成才之路的信心。
宁波市职教中心现场
“把平凡事做到极致,就是劳模精神!”全国劳动模范、宁波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咨询分公司党支部委员陈霞娜,带着深耕公交行业三十年总结的“五心服务法”走进宁波市职教中心。“记得有位老人第一次坐公交去医院复查,手里攥着皱巴巴的路线纸条却看不懂站牌,这时候一句主动问候、一次起身搀扶,就是‘细心’的开始。”课堂上,陈霞娜没有空谈理论,而是以自己驾驶公交时遇到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将“热情细心、真诚耐心、爱护关心、照顾爱心、和气贴心”融入一个个鲜活场景,崇尚美德、追求卓越的种子悄然扎根青年学子心底。
本次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由宁波市教育局指导,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具体组织,旨在通过劳模的亲身经历和故事,激励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开学首周,劳模工匠们陆续走进古林镇中心小学、海曙区东恩中学、鄞州区曙光中学和宁波市职教中心、甬江职高、外事学校、北仑职高。他们虽然来自不同领域,却都是相关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都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更是“四明传习”大思政课中鲜活的“育人教材”。
古林镇中心小学和宁波外事学校现场
“1985年,我刚初中毕业,偶然进入环卫处车队修理车间,那时我连螺丝刀都分不清楚……”全国先进工作者、宁波市海曙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车辆维修班长王理顺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为宁波外事学校和古林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从一名“懵懂学徒”成长为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心路历程。三十九年如一日,王理顺始终坚守在环卫汽修一线。他至今仍清晰记得启蒙师傅的教诲:“什么叫做不简单?就是要长期甚至用几十年的时间,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情。”因此,他从认识零件、分析结构做起,白天跟师学艺,夜晚挑灯钻研,最终练就了一套“望、听、闻、摸”的汽修绝活。
东恩中学现场
全国模范检察官、慈溪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永明走进宁波市东恩中学,为初三学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检察官的使命与追求》的成长课。陈永明检察长回顾了自己从“新手”到“王者”的成长历程,强调信仰、学习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在初中阶段扎实积累、锻炼思维、培养品格,为未来的人生选择赋能。初三(14)班学生汪家辉谈起讲座时提到,“这个职业对我来说很神圣,他不是一个冰冷的职业,而是我们美好生活的温暖守护者。”
曙光中学和甬江职高讲座现场
不止于职业精神与法治教育,安全防护知识也随榜样走进校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宁波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洪素蓉走进宁波市曙光中学和甬江职高,揭开AI技术下诈骗与反诈的面纱。从职业精神到法治意识,从安全防护到价值引领,多元化的“开学第一课”正是“四明传习”大思政课品牌下“追光”计划的生动呈现,以榜样为灯,照亮宁波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接下来,我市将以“四明传习”大思政课品牌建设为核心,持续深化“追光”计划,邀请更多劳模、工匠进校园,有机融合劳模精神和思政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在榜样引领下,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宁波市职成教学院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通过精心组织和广泛宣传,积极配合相关业务部门,进一步扩大‘四明传习’品牌影响力与‘追光’计划覆盖面,让更多师生感受到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的魅力,推动大思政课育人实效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