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教育新闻>本地信息
宁波市大中小学同上“思政第一课”

开学第一天,清脆的铃声敲响了新学期的序幕。第一课不仅是知识的启程,更是梦想的播种。老师们用生动的故事、有趣的互动,点亮孩子们眼中的好奇与渴望。这堂课,关乎成长,也关乎未来。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宁波市教育局联合相关单位录制了2025年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烽火四明 薪火永传》。8月31日起,全市大中小学师生通过线上平台共同观看这一课程,重温四明大地抗战岁月,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沈旭峰老师以电影《南京照相馆》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回顾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课堂上,学生们通过短片和讨论,认识到抗战中中华民族遭受的深重灾难。在“烽火铸英魂”环节,学生踊跃分享台儿庄大捷、英雄人物事迹,以及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历史。《新浙东报》和梁弄红色电台的故事,由学生担任讲解员生动呈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林云老师从天一广场旁的鼠疫区遗址纪念碑讲起,揭露日军731部队在宁波制造鼠疫的暴行。学生通过暑期研学成果展示,致敬抗战老兵、追忆革命先烈。他们还分享了李敏、郑建华、朱凡等英雄的事迹,阐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林云引导学生思考抗战精神的当代价值:“边防战士的坚守、科研人员的奉献、运动健儿的拼搏,都是抗战精神的延续。”

宁波市第四中学闻颖老师以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研学活动导入,引导学生从电令、施政纲领、烈士家书中感悟历史温度。通过分析党中央开辟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决策、经济政策中的“二五减租”、徐婴烈士家书等内容,学生深入理解了中国共产党“军民鱼水情”的群众路线和坚定信仰。课堂在全体学生铿锵誓言中达到高潮:“四明烽火淬肝胆,樟村青松挺脊梁;吾辈当承先烈志,复兴路上续华章!”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洪茹菲老师从理论高度剖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学生通过暑期实践搜集的宁波抗战史料,深入探讨了潜伏在隐秘战线的“400”反间谍小组的事迹,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课程强调,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鼓励大学生积极探索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新模式。

据介绍,本次“开学思政第一课”打破学段壁垒,构建了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从历史回溯到时代担当的渐进式育人体系。小学识英雄、初中明脊梁、高中悟信念、大学承使命,四堂课层层递进,共同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薪火永传”的时代主题。

宁波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让红色基因浸润青少年成长历程,照亮新时代奋进征途。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马亭亭 通讯员 甄苗苗)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