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版>资讯>教育新闻

暑期的校园里 有一群“超长待机”的守校人

作者: 来源:现代金报 日期:2025-8-06


    

邵琪(右)在施工现场。

应浩在校园树木的清理清运工作现场。

王文行在暑期托管班给孩子们上趣味语文课。

韩天鹏与学生们一起备战国赛。

暑假里,校园褪去了往日的喧嚣,却有一群身影格外忙碌——他们中,有人化身“托管家长”,解决上班族的后顾之忧;有人成为“校园工匠”,让校园里的每处改造承载新期许;还有人守在实训室,与国赛选手一起熬过无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

不同的岗位,同样的执着。教育的温度,正藏在这些静默的坚守里。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钟婷婷 樊莹

校园里的“大管家”

学校的平稳运转与发展建设,离不开后勤老师们的默默付出。

邵琪是宁波外事学校后勤装备处副主任,每到盛夏,他都会比平时更加忙碌。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节奏,“二期(普高教学区)改扩建工程,图书馆、食堂、行政楼及体育馆的维修改造等,今年暑假,我们学校共有4个重点项目,其中3个项目需要在9月前完成,可以说工程量大、时间紧。而其他小修小补的维修也很多,比如哪里的地面砖需要重铺,哪里的墙面需要粉刷,也只能趁着学生放假的时候去完成。”

邵琪于2023年开始接手这块工作,校园内越是安静的时候,越是他们加紧工作的时间。最近,他和后勤装备处的老师们轮流到校值班,保证每天都有人驻守在校园、巡逻工地,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我们主要是和前期设计阶段进行对比,查看现场施工是否有不一致的地方,再与工程监理开会讨论。如果发现设计阶段没有考虑到的细节,还要马上沟通解决,以防耽误接下来的工程进度。”邵琪说。

今年9月,新一批综合高中班的学生要来上学了。过渡期间,这群学生将在新改造的教室里上课。如何确保师生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教学,是学校亟需解决的事。“我们会尽量细化工程建设中的每个细节,虽然很烦琐,但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邵琪说。

与邵琪类似状态的还有宁波市古林职业高级中学的王良飞。作为后勤装备处的老师,新校舍大整修期间,他和同事轮流驻守在学校。从教学楼门窗检修到宿舍翻新,从操场塑胶跑道维护到校园绿化修剪,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巡查的足迹。学生放假了,他的“课堂”搬到了校园的各个角落,只为开学时给师生们一个安全、整洁的环境。

这个暑假,宁海县桥头胡小学分管后勤的副校长应浩也格外忙碌。在积极参与学校托管服务的同时,他还要统筹图书馆、食堂、办公室和创新实验室的翻新工程,整个假期几乎无休地坚守在校园建设一线。近日,他和电工一起对食堂的吸顶吊扇进行全面检修,发现问题立即更换,足足忙活了五天。“其实并不觉得辛苦,团队氛围特别好。”应浩笑着说,“虽然我是总管,但很多年轻教师主动加入,大家撸起袖子一起干,效率高了不少。”

在应浩的动员下,全校10余位年轻男教师组成了一支后勤小分队。翻新图书馆前,他们合力将馆内图书全部搬出,整整装了200箱。“团队协作让工作事半功倍。”应浩介绍,图书馆于7月18日正式动工改建,将增设茶座、咖啡吧等休闲空间。“等焕然一新后,老师们能有个教研休憩的场所,孩子们也能享受更舒适的阅读环境,想想就让人期待!”

实训场上的“陪练员”

每年技能大赛的战鼓擂响前,总有一群老师的身影格外坚定。他们暂时放下假期的闲适,把实训场当成阵地,全程陪伴学生集训冲刺。

早上8点不到,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实训室内已响起键盘敲击声。移动应用技术与服务专业的韩天鹏老师早早到位,正带着孙宇哲、郭吉沁、王佚涵、谢栩铃四名学生投入集训。距离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道开赛仅剩一个月,这个假期,他们正全力冲刺最后的备赛阶段。

“从宁波市赛到校际PK赛,孩子们闯过层层关卡才拿到国赛入场券,最后阶段我必须帮他们再加把劲。”韩天鹏与同事许灼灼、胡琼轮流值守,陪着学生们熬过了比平时上课更紧张的日程:每天上午三小时、下午三小时训练雷打不动,有时晚上也会加练到10点。专攻技术实操、打磨项目方案、模拟汇报全流程演练……韩天鹏办公桌上的备赛日历用红笔圈满了各个时间节点。

赛事的升级更让这份备战多了几分挑战。自去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升级为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比赛难度加大,形式从单一的现场技能展示转变为综合能力的考核。也就是说,参赛选手不仅要熟练操作技术,还得完成项目方案汇报讲解,涵盖总体构思、核心成果、技能要点及创新亮点等多维度内容。这对选手是考验,更倒逼指导老师们同步提升综合指导能力。

连续多年担任技能大赛教练,韩天鹏早已习惯了在暑假以集训为生活重心。家里两个不满5岁的孩子全靠同为教师的爱人照看。谈及家人,他语气里藏着一丝愧疚,但很快话题又回到学生们身上,“就像我常跟孩子们说的,机会就在眼前,任何时候都得往前冲,不能回头。现在,老师陪你们一起拼!”

暑托班里的“大家长”

清晨,宁海县桃源中心小学的教学楼里传来孩子们清脆的朗读声。副校长王文行走进三年级教室,用一句别开生面的开场白点燃了课堂:“今日上朝闲来无事,我们就聊一个话题——你们觉得朕还能活多久?”孩子们的笑声瞬间充满了教室。

这是王文行在暑期托管期间特别设计的趣味语文课。作为语文老师,他巧妙地将语言训练与情商培养相结合,通过轻松活泼的互动话题提升孩子们的表达能力。“这样的拓展课程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让我观察到平时教学中难以展现的语文素养。”王文行解释。这样的创新课堂深受学生喜爱,教室里总是洋溢着欢声笑语。

“很多家长要赶早去工厂上班,不到7点就把孩子送到校门口了。”当城市的早高峰刚刚开始,王文行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值守,陪伴早到的学生们。在暑期托管期间,王文行每周有四天坚守校园:两天带班授课,两天负责值班管理。即便在没有排课的日子里,只要听说其他老师要去疗休养,他总是第一个主动请缨:“我来代课吧!”

身兼教师与三孩父亲的双重角色,王文行坦言暑假少了些陪伴子女的时间。“老大上初中了比较自立,两个小的就送到幼儿园托管。”说起家人,他语气轻松,“孩子们都习惯了这样的节奏。”

在桃源中心小学,像王文行这样全心投入托管服务的老师不在少数。他们精心设计课程,用心守护学生,赢得了家长的高度信任。数据显示,该校暑期托管报名人数达1400余人,占全校学生的85%。

当家长们在流水线上忙碌时,他们的孩子正在校园里探索知识的乐趣。暑期托管不仅守护着孩子们的安全成长,更托举起无数家庭的生活重担。正是这些守校人的坚持,让暑假的校园依然洋溢着教育的温度。

《现代金报》2025年8月5日第A04版: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