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宣宇同学
近日,镇海中学向8名优秀毕业生颁发“梓荫·孟民庆仁心”定向升学奖励基金。这是该基金第六年颁发给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的优秀学生。
今年获得奖励的8名学生,有5人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录取,另有3人分别被北大、复旦和浙大的医学院录取。
该定向升学奖励基金发起人孟晨,是镇海中学1993届校友,她说自己和家人都受到过镇海中学在上海的医生校友的帮助,出于对这份帮助的感恩,也是为了鼓励后来的学弟学妹们报考临床医学专业,于是设立了此基金,并以自己父亲的名字来命名。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实习生 史无虑
通讯员 曾昊溟
以698的高分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录取的陈宣宇,与大家分享了他为渡己济人,也为热爱,而选择临床医学的故事。
陈宣宇说,选择医学,是源于一份朴素的责任感。最初,是希望能为家人的健康增添一份保障;更深层的愿望,则是为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幼时体弱多病的经历,让陈宣宇过早地成为医院的“常客”。正是一个个医生,让他得以走出那段艰难的时光,拥有了如今健康的体魄。这么多年来,他也目睹了身边亲人四处求医、与病痛抗争的身影。“我所能做的,是将这份对生命的感悟转化为力量,用未来的专业知识去帮助更多的人。”
学医,道路漫长且艰辛,这一点,同学们是否都考虑到了?
陈宣宇说,他知道医生这个职业远非影视剧中那般光鲜亮丽,它伴随着无数未知的风险与挑战。“我们将在生死线上直面重压,在无休的昼夜轮转中殚精竭虑,有时甚至要面对误解与伤害……然而,‘渡己济人’的信念,让我选择了临床医学,并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够始终无悔于今日的决定。”
同样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8年制专业录取的陈迪翰说,医生这份职业背后,必然需要莫大的付出,但家里一位从医长辈曾给自己和家人都带来过帮助,这让他觉得这会是一份能给人带来成就感的事业。“能习得知识,能提升水平,能帮助患者解除病痛,能疗愈自己的内心。”这是陈迪翰对“成就感”的解释。
从今年各大高校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来看,包括临床医学在内的各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普遍比去年低,在此背景下,陈宣宇说,他也面对过身边对他“高分学医”的调侃,对此,他选择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当天的活动中,镇海中学还邀请了1999届校友、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卒中中心主任张丽,为已经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和有意向学医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讲座。
她结合自己从医20年的经历,分享了在“时间窗”里抢回“人生可能性”;治疗帕金森患者,让“颤动的世界”重新找到节奏等真实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是对准医学生的鼓舞,也是让张丽保持医学热情的灯塔。作为师姐,她还真诚地给了准医学生们学医和从医的一些建议。
《现代金报》2025您8月22日第A05版:暑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