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教育新闻>本地信息
宁海中学改扩建工程启动在即 一行政楼将被拆除一群高中生用技术做了件浪漫的事


宁海中学传媒社学生代表。

无人机扫描轨迹。受访者供图

“拆楼前,我们想留住母校的样子。”当推土机的轰鸣声即将打破校园的宁静,一群高中生选择用3D建模“凝固”时光。

十天、近2万张照片、多次系统崩溃……近日,浙江省宁海中学传媒社的24名学生,将学校“搬”进数字世界,打造出一座永不褪色的“数字母校”。当他们把“数字母校”传到网上后,获得了众多好评和点赞,也勾起了许多毕业生对母校的回忆。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卢建鹏

今年暑假,宁海中学改扩建工程启动在即,其中一栋承载着无数回忆的行政楼即将被拆除。

对同学们而言,这里是梦想的起点。每年开学季,这栋建筑都会迎来一批又一批怀揣梦想的新生,他们在这里接过宁海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开启崭新的青春篇章。而学生三年所有的档案都在行政楼里记录保存着。

消息传来,学校传媒社社长葛芯如在社团群里敲下一行字:“要不要用3D建模,把现在的学校永远存下来?”

“我报名!”“算我一个!”24名成员迅速集结。无人机组、地面拍摄组、后期技术组分工成立,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数字存档”行动就此展开。

有意思的是,无人机组的4名成员都是之前从未摸过无人机的“菜鸟”。“飞行路线怎么规划?”“遇到强风怎么办?”他们拉着学校老师潘屹现场“突击教学”,从校准到悬停,一天内啃下操作技能。

“因为我们没有无人机执照,按规定只能在‘新手区’低空飞行,但又达不到想要的拍摄效果。所以我们就一群人徒步绕着学校走,边走边拍。最拼的一天,手机计步器显示有2万步。”葛芯如笑着说。

7月的宁波,台风频繁造访,拍摄计划被一次次打乱。他们就像与天气“打游击”似的,见缝插针拍摄。那段时间,只要雨一停,群里立刻接龙出发。

几万张照片导入电脑时,系统崩溃了多次。“第一版模型像‘抽象画’,但没人抱怨。”负责核心建模的邵瀚林不断切换软件、调整算法,最终让校园的实验楼、体育馆、食堂等各个场所皆可360°漫游。

“这真的是建模吗?”指导老师潘屹第一次看到建模时,误以为收到了实景照片,一时恍惚。眼前的画面如此逼真,连教学楼外墙的斑驳痕迹都清晰可见。

“我也是宁海中学毕业的,真的很感动。这些学生的选考科目都是技术,他们学以致用,用技术做了件浪漫的事,把我们的共同记忆变成了可以永久保存的礼物,真的很棒!”潘屹说。

近年来,宁海中学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持续投入,2022年,该校信息技术教研组获评“浙江省先进教研组”。宁海中学传媒社作为学校最具活力的学生社团之一,下设摄影部、新闻部、技术部三个部门,现有50余名成员。这支学生媒体团队不仅是校园文化的记录者,更是传播者。校园里的运动会、足球赛、艺术节上,处处可见他们活跃的身影。而这次“数字母校”3D建模项目的尝试,让学校传媒社在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宁海中学党委书记陈模连在观摩作品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份‘数字母校’作品,正是我校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同学们将信息技术与人文情怀相结合,不仅展现了他们对新生事物的学习热情,更体现了他们对母校的深情眷恋。学校将把这一作品数字存档,让更多学子感受到这份传承的力量。”

《现代金报》2025年8月12日第A12版:暑假时间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