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机构设置>直属学校
宁波市第三中学

学校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585号

办学性质

实施三年制高级中学教育的全日制公办教育机构

值班电话

0574-27650108

学校负责人

曹斌(党委书记)

一、学校简介

宁波市第三中学始建于1868年,其前身是英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三一书院”,后改名为三一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宁波市第三中学,现为宁波市教育局直属高中,是宁波市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悠远的学校之一,获评浙江省普通高中一级特色示范学校、浙江省美术特色学校、“1122”项目美术、体育特色高中、首批“钱湖美育”实验基地学校、国家级中德塑造未来示范项目学校、浙师大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授牌为宁波地区首批基地校、中国美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校等荣誉。

在15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近代有体育事业领导人王正廷、沈嗣良;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民主堡垒学校,涌现出众多仁人志士;新中国成立后,路甬祥、陈亚珠、陈中伟、孙儒泳等两院院士及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朱志伟等学术泰斗均为三中校友。

学校校舍位于惊驾路585号,总体设计以白墙黛瓦的书院风格为基调,融入现代改革创新元素作点缀。校园内有四幢教学楼、两幢学生宿舍和体育馆,总占地面积52541平方米,学生1300余名,教职员工140余名,其中市、城区骨干教师8名、省特级教师2名、中高级教师占比90%、硕士研究生学历老师占比33%。

宁波三中始终坚守“崇真 尚美 致和”的办学理念,以“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和融致美”为目标,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一流特色高中,培养“崇学尚道 智慧阳光”的新时代人才。

全人教育

学校开创“一体两翼两支撑”的“五位一体”高品质办学模式:“一体”即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体,升学预备教育是指以向大学输送优质生源为目标的文化教育;“两翼”即国际教育和体艺特长教育。国际教育指学校以德语课程实验班为主的出国留学项目。体艺特长教育是指面向全校学生的“一生一艺”“一生一技”素养提升和面向美术班学生、小球特长生的专业教育;“两支撑”即融合教育和智慧教育。同时,学校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数字赋能精准教学,实现了“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精准选择教学内容”“精准指导学习活动”和“精准评价学习效果”。2024年,我校与宁波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构建由政府(教研室)、大学、社会和学校四位一体(GUSS)的高中课堂教学质量协同监测中心,整合各方资源,通过科学系统的监测与评估,促进教学持续改进、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三中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频频获奖,高考成绩稳步提高。

美育体系

宁波三中是浙江省美术特色学校、宁波市高中美术学科基地、“1122”项目美术、体育特色高中、首批“钱湖美育”实验基地学校、中国美院首批“生源基地实验学校”、中国美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学实践基地。自1989年起,三中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构建了“通识+特色”的“和美教育”课程体系,成为全省美术教学与课程改革的重要中心。

学校的美术教育成果显著,多名学生在省美术高考中名列前茅,约半数毕业生考入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九大美院、厦门大学等知名高校。通过画室、陶艺创客空间等专业教室及校本课程如创意线描、现代景泰蓝工艺画等,美育教育活跃了校园艺术氛围,提升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将“尚美”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增强了校园艺术气息与学生艺术修养。

教体融合

自2013年被命名为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小球)学校,并于2016年成为市小球训练中心基地以来,学校一直秉持“健康成长、多元培养、全面发展、奠基未来”的教育理念。学校创新“教体融合”模式,强调身体素质与精神文明并重,实现了普适性与专业性的平衡发展。课程设置与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趣味性和实用性相辅相成,旨在通过体育促进全面教育。小球特长生均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2025年,我校羽毛球高水平运动员学生潘俊哲被北京大学录取。

三中视学生体育为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致力于体育课程改革,推广小球项目至全体学生,推动体育从精尖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满足社会对公平、高质量、特色教育的需求。

国际教育

宁波三中是中国教育部“学校·塑造未来伙伴”示范项目学校、德国联邦政府外交部DSD项目在宁波地区唯一指定合作学校和唯一DSD二级项目学校。德语课程实验班以普高课程为基础,以语言+升学为特色,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发展的广阔空间,铺就通向大学之路。自2009年创办以来,大多数毕业生被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海德堡大学、柏林洪堡大学等德国精英大学录取。德语实验班的创立既填补了宁波市基础教育与德国教育交流的空白,又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发展的途径,成为宁波市国际教育交流的示范窗口。

智创融合教育

宁波市第三中学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已有20多年的经验。自2002年成立机器人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以来,学校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创新教育体系,陆续获得多项荣誉:获评宁波市首批普通高中创新实验室、省第一批创新实验室、省级优秀创新实验室等荣誉,入选教育部“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校。

我校以“央馆人工智能课程”为核心载体,以省级示范性机器人创新实验室为基础,整合全校资源,构建了集环境建设、课程实施、师资培养、辐射引领于一体的AI教育新生态。智创融合教育开展以来,近200人次学生获得省、国家级科技创新奖项,多次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赛并获奖。学校编写的《机器人制作》成为省首批精品选修课程,《普高Steam教育的深度实践与探索》课题获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案例《以STEAM教育理念答好科学教育“加法题”》获评第六届宁波市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二、学校章程

宁波市第三中学章程.pdf


三、学校招生范围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初中毕业生:

(一)具有本市户籍和其他地市初中学籍的应届初三学生。

(二)具有本省户籍和本市初中学籍的应届初三学生。

(三)具有在甬台胞,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居民身份和本市初中学籍的应届初三学生。

(四)高层次人才(由市人力社保部门认定)的非本市户籍但具有本市初中学籍的子女(应届初三学生)。

(五)具有其他户籍和本市初中学籍的应届初三学生,此类学生报考普通高中须具有本市初中连续完整的 3 年学习经历和学籍,且父(母)(或法定监护人)一方近 3 年内有 1 年及以上社会保险证明。

(六)18 周岁以下(2007 年 9 月 1 日及以后出生)的历届初中毕(结)业生报名须具有本市初中毕(结)业证书,其中非本省户籍报考普通高中须具有本市初中连续完整的 3 年学习经历和学籍,且在初中学习阶段父(母)(或法定监护人)一方有1 年及以上社会保险证明。


四、收费项目

收费项目

收费标准

收费依据

收费范围

学费

1150元/生·学期

甬价费[2003]130号       
甬教计[2003]233号

全体学生

代收费

450元/生·学期

甬价费[2011]84号

全体学生

住宿费

350元/生•学期

甬价费[2003]131号

住宿生


五、资助政策

(一)免学费。对公办普通高中符合资助条件学生按当地人民政府及其价格、财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学费标准免收学费;对民办普通高中符合资助条件学生按最高不超过每生每学期1000元进行减免,低于该标准的,按实免收。

(二)国家助学金。对符合资助条件的普通高中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平均每生每年2300元。各地在具体执行中可结合实际,在每生每年1200元-3500元范围内分2-3档实施。

(三)免课本作业本费。对符合资助条件的普通高中学生免收课本作业本费,减免标准为每生每学期450元,低于该标准的,按实免收。

(四)免住宿费。对符合资助条件的普通高中学生减免住宿费,减免标准为每生每学期350元,低于该标准的,按实免收。

(五)爱心营养午餐。对符合资助条件的普通高中学生提供营养午餐补助,营养午餐的市级结算标准为每生每月150元,全年按10个月计算,各区(县、市)可按实际标准予以补贴。

甬教计〔2024〕213号  关于印发《宁波市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办法(修订)》的通知.pdf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