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骄阳似火却挡不住学子们探索的脚步。“思政巴士第二季·走进绿水青山的世界”第四讲如约而至。当日,40余名来自宁波市正始中学、宁波经贸学校、北仑区泰河学校、北仑区岷山学校等多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在北仑区大榭中学思政导师的带领下,走进北仑区柴桥河头村,在这个“杜鹃花之乡”探寻生态与发展的共生密码。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李臻/文
张培坚/摄
实习生 周沁怡
启程之问:
绿意叩开思考之门
一上车,思政导师蔡苗衣就热情地和同学们打招呼:“骄阳似火,在这个充满阳光与希望的日子里,我们的大朋友、小朋友们,走出校园,坐上大巴,深入甬城大地,共同开启一堂意义非凡的思政课程。”
她随即问大家:“同学们上车的时候,有没有留意到我们本次巴士的颜色?上面写了什么字呢?绿色让大家想到了什么?”这一提问如石入水,瞬间激活了车厢里同学们的思绪。“是环保!”“是生命的颜色!”大家抢答。
蔡老师顺势引领:“今天,我们将驶向‘中国杜鹃花之乡’柴桥街道的明星村——河头村。在那里,家家有花,户户成景,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变成村民的金山银山。让我们用眼睛去见证,用脚步去丈量,去看看我们北仑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溪畔课堂:
生态画卷中的生命密码
刚走进河头村,一阵清凉便驱散了暑气。一条清澈的大溪坑穿村而过,水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岸边的古树枝繁叶茂,像一把把巨伞遮住烈日,树下几位村民摇着蒲扇闲话家常,一派岁月静好的模样。
在该村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沿溪前行,只见美丽的河头风景如画,一步一景。擅长种植花木的河头人,沿着溪坑边种上了漂亮的花卉,最多的便是杜鹃花。闲置老库房改造的村咖、30年历史的老灶生煎、带有杜鹃花元素的公交站……这里的景物让同学们流连忘返。
来到柴桥花农客厅,一场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探秘悄然展开。当镇海棘螈——这种对水质极为敏感、极其珍稀的古老两栖动物的影像出现在展厅时,同学们发出一片惊叹声。当大家了解到镇海棘螈的保护历程时,更是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同学们分小组穿梭在展厅,仔细观察各类植物标本,更有同学在笔记本上认真摘录着知识点。
让同学们震撼的是,生态优势让这个乡村焕发勃勃生机:曾经普普通通的传统村落,因特色花卉种植与加工产业蓬勃发展,一个依托绿水青山实现美丽蝶变的鲜活故事,在同学们眼前徐徐展开。
导师解惑:
美丽经济的升级密码
蔡老师告诉同学们,近年来,河头村紧扣共同富裕目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省级文明村、省级美丽庭院特色村等荣誉称号,并且上榜浙江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创建名单。“依托绿水青山,如今,村庄美了、生活富了,农民在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有了满满的幸福感。”她说。
然而,蔡老师话锋一转,抛出一个现实考题:“‘美丽经济’让村民尝到甜头,可是当前国内花木市场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花苗销售遇到了困境,我们一起来想想怎么办?”
问题点燃了思维的火花。短暂的沉默后,课堂瞬间沸腾。“直播!把杜鹃花的美拍给全国人民看!”“发展花卉主题的乡村旅游,让大家来村里买花赏景!”“还有研学游!我们可以来学习种花!”
蔡老师欣慰地点头,揭晓河头村的智慧答卷:“没错!河头花农纷纷进驻抖音、小红书、闲鱼,把主战场转向‘云端’。这不仅是销售渠道的革命,更是花农携手在数字沃土上的‘二次创业’。”
电商东风激活了产业脉络。蔡老师介绍着河头“美丽经济2.0”的升级图景:告别“种什么卖什么”的旧模式,订单式种植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散户种植逐步转向更高效、更抗风险的定向种植。花卉产业将与乡村旅游、青少年研学深度融合,河头村的目标,是锻造一处集绝美风景、活力业态与共同富裕样板于一体的未来乡村典范。
青山作答:
青春接续奋斗之志
课程接近尾声,蔡老师语重心长地和同学们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才能依靠奋斗实现幸福生活。河头村能成为一个“产业与生态并举,物美与人美兼修”的花园式村庄,向我们生动展现着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并不冲突。
她表示:“走好走对奋斗的路,定能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发挥好‘1+1>2’的效果。我们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奋斗者,希望我们大家能够一起保护好宁波的山山水水,共同写好‘绿水青山’上的答卷,共绘美丽浙江新画卷。”
这趟思政巴士之旅,让学子们收获满满,笔记本上写满感悟。
宁波市正始中学虞骐煊同学说:“此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找到适合自身的特色发展路径,产业是基石,人才是动力,文化是灵魂。河头村的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范本,也让我对乡村的未来充满期待。”
“这场实践让我明白,生态文明建设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每个人可以参与的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未来,这既是责任,更是福祉。”宁波经贸学校鲍世琳同学表示。
《现代金报》2025年7月11日第A05版: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