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版>资讯>教育新闻

孩子幼小衔接,该不该给他报个班?教育部专家——家长应做“脚手架” 而非“推土机”

作者: 来源:现代金报 日期:2025-7-01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仅是孩子的陪伴者,更是教育的践行者。但在这场关乎孩子成长的“接力赛”中,很多家长却陷入了迷茫。究竟怎样才能做好幼小衔接?对于家长们的困惑,幼儿园老师、幼教专家、“过来人”家长的经验与建议,或许能为他们点亮一盏明灯。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吴正彬

A.各阶段家长的心态对比:小中班家长淡定,大班的有点纠结

在幼儿园大班,家长们开始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准备。对于幼小衔接,他们的观念既有“同”,也有“异”。多数家长表示会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让小朋友自己收拾玩具、整理书包、独立穿衣等,为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奠定基础,但也有的家长不太重视这些方面,反而会更加重视知识的衔接。

“这几天已经有家长来问我:‘暑假要不要一起给孩子报拼音班?’还说:‘别人都在学,我们也得跟上!’不过我拒绝了,因为我想让孩子快快乐乐地过完这个暑假。”余姚市实验幼儿园大班家长沈女士这样告诉记者,她的女儿球球以前听别人说小学“作业多、要做到很晚”“没有游戏时间”,一度排斥上小学,这也使她意识到不该太早让孩子背负学业压力,“所以在幼小衔接中,我们会更加注重对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还有心理上的引导。”

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的一位中班家长表示,幼儿园阶段应着重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习惯:“我们会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自己穿衣、整理书包、洗手洗脸,并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摆碗筷、扔垃圾,锻炼孩子的责任感。同时,我们还会和孩子一起看绘本,培养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对于知识衔接和能力衔接,很多家长确实存在矛盾心理。一方面,他们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会考虑让孩子提前学习拼音、算术等;但另一方面,他们也逐渐意识到幼儿园“小学化”可能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不利。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家长在和幼儿园老师交流后,逐渐放下了对知识衔接的执念,转而遵从老师们的建议——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比超前学习知识更重要。

相比之下,小班家长普遍比较淡定,比如家长刘女士的心态就颇具代表性:“幼儿园阶段就是要让孩子尽情地玩,快快乐乐地长大,把行为习惯、社会情感这些培养好就行了,不要提前去学拼音、算数这些知识性的东西,没必要。”

B.“过来人”的心路历程:“最大的挑战其实是家长自己”

家长在幼小衔接中怎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对于这个问题,作为“过来人”的家长们或许更有发言权。

在回顾孩子的幼小衔接阶段时,很多家长表示当时确实有过迷茫,甚至因此做出过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决定,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他们逐渐认识到当初应该更加理性地对待这一过程。

一位“过来人”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回忆起幼小衔接时,她坦言自己当时也担心孩子跟不上小学的节奏,而且当时身边的家长们都很“卷”,让孩子提前学习,有的家长已经让孩子刷了两三遍拼音,这也差点动摇了她“零起点”的决心。不过,通过参观小学、与小学老师沟通等活动,她和孩子都对小学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心态也逐渐放宽。

“幼小衔接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其实是家长自身角色的转变。 幼儿园阶段相对宽松,而小学课程是连贯推进的,这不仅考验孩子,更考验我们家长的规划和执行力。”葛先生家的“老二”在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上大班,“老大”已经上小学,对于幼小衔接他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要求,这个过程要‘刚柔并济’,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建立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我觉得幼小衔接不仅是孩子的衔接,也是家长的衔接。”另一位家长这样说,家长的担心往往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当大家有机会深入了解小学教育,并与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后,心态会发生转变。同时,大家也意识到,幼小衔接不仅是孩子要面对的挑战,也是家长自身成长的契机。通过陪伴孩子经历这个过程,家长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如何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以及如何与学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C.怎样应对心里的纠结?

家长应做“脚手架”而非“推土机”

事实上,家长们的担忧,主要源于社会竞争的压力,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加剧幼小衔接的紧张感。同时,家长的担忧还可能来自对小学教育的不了解,以及对孩子适应能力的低估。幼教专家指出,家长是幼小衔接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但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家长需要先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幼儿向小学过渡的过程中,家长支持非常关键,但很容易走偏。有的家长将担忧情绪转移给孩子,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不仅影响亲子关系,还容易导致厌学情绪。”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学前与特殊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干部孙丽娜表示,如今,幼儿园、小学都在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家长提供幼小衔接指导,如开设家长课堂、亲子沙龙、参观体验小学等,但是教师普遍认为,幼小衔接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是家长观念的转变。

孙丽娜认为,民主的、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儿童顺利适应新环境。家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儿童发展观,主动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帮助孩子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方面准备和适应,尤其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生活适应情况,为孩子提供情感和策略支持。在学习方面,亲子阅读、陪伴游戏、走进自然、参与社会实践等都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积累丰富经验的有效途径。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支持孩子在游戏、探究中学习,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学习,建立合理期望,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觉得我在幼小衔接中最大的成长就是学会了不盲目跟风。我们陪孩子走过了这段路,自己也变得更成熟、更理性了。希望现在的家长们也能放松心态,和孩子一起享受这个成长的过程。”一位“过来人”家长感慨道,这或许也是很多经历过幼小衔接的家长的心声。

《现代金报》2025年7月1日第A03版:金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