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教育新闻>本地信息
深植“真理的味道”,以“主题贯通、循序施教、跨段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近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凉山彝族自治州教师发展中心签署协议,共同开启东西部职业教育思政协同发展新篇章。

2019年3月以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要求,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市域实践与探索,形成“主题贯通、循序施教、跨段协同”一体化思政育人实践样态。本月中旬,学校牵头的“‘一核·两维·四共’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体化建设成效得到评审专家一致肯定。

构建“主题贯通+分层递进”教学内容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善于运用‘大思政’资源!”全国劳动模范黄兴力在宁波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专家研讨会上郑重地说。这是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组建的跨学科专家研究团队,为全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建言献策的典型场景。研究团队系统梳理一体化建设的学理逻辑与实践路径,进一步深化顶层设计。

思政课教学模式研讨会

针对学段间教学内容割裂问题,按照小、初、高、大学分层进阶,形成了“小学启蒙道德情感、初中打牢思想基础、高中提升政治素养、大学增强使命担当”的阶梯式一体化育人目标。团队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浙江“三个地”优势,挖掘宁波地域特色,整合各学段知识,形成“信仰力量”“共同富裕”等10个教学主题,开发系列主题课程和教学资源。自2023年起,学校联合宁波中学等40余所大中小学开展“同题异构”示范教学展示直播11期,观看人数超500万,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客户端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

“同题异构”示范教学展示

创新“共用模式+分段适配”教学方法

“手机刷短视频半小时就过去了,作业都没写完!”“用手机查资料、背单词,学习效率提高好多!”在宁波市第七中学的“情理共生课堂”上,学生以辩论赛为思维竞技场,围绕手机使用的价值开展智慧的交锋,在情感共鸣与理性建构的交融中,唤醒数字时代自律意识,

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学习·研习·传习”教学模式为基础,小学阶段打造“五感体验课堂”,通过角色扮演等具身化实践培育政治情感萌芽;而初中阶段创设“情理共生课堂”,运用社会热点案例分析等提升思维能力;高中阶段则深耕“政治认同课堂”,采用议题式教学、项目化探究等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分析现实问题;大学阶段需要聚焦“使命笃行课堂”,依托社会实践、创新项目等载体推动理论成果转化,达成知行合一。由此形成的"三阶四课堂"教学范式,实现了思政教育从知识传递向价值塑造的转型升级。

锻造“跨段协同+多元融合”教学团队

“小学生主要‘看’共同富裕”,镇安小学陈静娜老师刚刚讲完,鄞州实验中学王超易老师接上话来,“那么初中生主要‘话’共富,这样才能将不同学段师生对共同富裕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展示出来”。这是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的市域“手拉手”一体化教研室研讨时的一个镜头。

大中小学共上一堂思政课研讨会

大中小学共上一堂思政课集体备课会

该校积极打造思政课一体化师资库,吸纳宁波市各学段优秀思政教师。近年来,全学段教师开展线上线下集体备课、交叉授课、联合评课等教研活动83次,不断深化教师跨段交流,有力推动思政教师职业发展共同体的形成。依托省市级名师工作室和市级教学研究中心,实施"1+N"跨区域结对计划,通过名师工作室培训、山海协作交流、城乡校际帮扶等举措,构建起多维度协作网络。同步组建涵盖劳动模范、非遗传承人、文化学者、企业家的“特聘导师库”,开创“专业教师+跨界导师”协同育人新模式,全面强化思政教育队伍支撑力。

健全“多方联动+进阶赋能”协同机制

为破解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协同育人壁垒,推动形成了“市局统筹指导—高校牵头引领—县区教育局协调推进—中小学全面参与—主流媒体传播赋能—实践基地(基层乡村)资源支撑”的协同网络,实现校政协同、校校联动、校企合作、校馆互通、校地互哺的立体化育人格局,凝聚全域教育合力。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建设访谈

“同题异构”教学研究中心授牌仪式

该校积极开展宁波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同题异构”教学研究中心、宁波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示范点等平台工作,联动鄞州区教育局、余姚市教育局、区域内中小学校、宁波日报新媒体平台、特色场馆及基层乡村等多方力量,深化校地共建模式,近百所学校、实践场馆深度参与。为深化一体化机制建设,学校还举办东西部地区思政教育一体化、全市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学术活动多场,多次受邀在全省分享经验。

“通过拓展数字化资源平台与东西部协作网络,我们将持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体化建设‘宁波经验’”。宁波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同题异构”教学研究中心负责人、宁波卫生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陆晓莉教授展望道。她强调,将继续深化“主题贯通、循序施教、跨段协同”的育人体系建设,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注入思想动能。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