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教育新闻>本地信息
非遗赋能清明文化!高校沉浸式集市解锁千年传统密码

艾草香囊承载本草智慧,青团手作唤醒舌尖记忆,非遗技艺与青春创意碰撞出别样火花。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雅韵清明,文化寻根”为主题,“我们的节日·清明之思”传统文化集市,将非遗元素融入七大体验项目,吸引350余名师生参与。活动以“非遗活态传承”为内核,通过沉浸式互动,让千年清明习俗在校园“破圈”生长。

非遗技艺:从舌尖到指尖的文化解码

活动现场,青团制作区人气高涨。师生们以传统技法揉制艾草糯米皮,包裹豆沙馅料,还原江南“寒食青团香”的非遗饮食文化。“每一道工序都藏着祖辈的智慧。”参与学生感叹。宣纸墨韵区,学生提笔书写祭文,墨迹勾勒慎终追远的民族情感;黏土手作区则创新演绎非遗技艺,清明柳、菊花等意象经巧手塑形,古老哀思化作现代艺术表达。

古俗新潮:非遗跨界激活青春传承力

编柳环活动再现“插柳留春”非遗民俗,翠绿柳条在指尖翻飞,学生们将编好的柳环戴于发间,寓意留住春光与思念。本草香囊制作区,非遗医药文化成为焦点——艾草、丁香等药材经研磨、配伍,装入素雅布袋,兼具驱秽祈福功效。“香囊里装的不仅是草药,更是中医药非遗的千年智慧。”学校教师现场讲解。此外,踢毽子、拔河等非遗传统运动被赋予新内涵:彩毽翻飞“踢走晦气”,团队拔河重现唐代“牵钩”竞技场景,古籍中的民俗焕发青春活力。

品牌深耕:打造非遗传承校园范式

“这场集市是‘我们的节日’十大传统文化品牌活动的创新实践。”校团委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学校以非遗传承为切口,通过手工艺制作、传统医药实践、非遗饮食文化等系列项目,构建“非遗+教育”特色模式。清明集市不仅让学生近距离触摸非遗技艺,更通过剪纸作品展示等环节,深化青年对文化根脉的认知。

当非遗技艺融入青春创意,当古老节日邂逅现代校园,文化传承的路径愈发清晰。这场清明集市以非遗为纽带,让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何以中国”。作为“我们的节日”品牌矩阵的重要一环,活动彰显了高校在非遗活态传承中的使命——以青年之力守护文化基因,让千年文明薪火永续。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