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外交部在官方平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塞拜疆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声明(第十一条)中“双方赞赏《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突破,及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作出重要贡献”的表述,与宁波大学在COP29期间与阿塞拜疆的合作以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紧密相关。 据悉,参与这项科研的是宁波大学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海岸地理环境智能感知与建模团队。作为中阿航天合作项目的技术攻坚力量,该团队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相关成果获阿塞拜疆航天局应用认证,为阿塞拜疆及里海生态保护及全球气候治理提供重要科学支撑。阿塞拜疆航天局在其官方领英发文,称赞宁波大学利用智能卫星技术,对里海海岸二十多年来包括水位波动、海岸侵蚀与生态系统退化在内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给予项目极大的技术支撑。 据了解,该团队针对海岸线监测中潮汐干扰导致的边界模糊问题,自主研发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轻量化海岸线自动提取算法,通过结合多种先进的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对海岸线的高精度识别和预测。通过集成于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的星上AI计算单元,该算法实现了遥感数据在轨实时处理,将数据处理时效性从小时级提升至分钟级,这种实时处理能力不仅提高了数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也为相关决策提供了更快速的支持,尤其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时具有显著优势。此外,该团队基于1994—2024年多期遥感影像,构建了里海海岸线30年时序变化数据产品,精准揭示了海岸线后退路径及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复合影响,该数据产品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还在社会经济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宁波大学海岸地理环境智能感知与建模团队成立于2016年,是由20余位校内外教师和50余位博/硕士研究生组成的一支年富力强、结构稳定、团结向上的科研队伍,也是一个跨学科、跨学院、跨学校的新型交叉研究型团队。团队以遥感理论和方法为内核,以多源异构遥感数据在地学领域的应用技术为牵引,以人工智能、数值模拟和地学机理为分析手段,做有组织、有特色的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近5年来,团队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7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部,发表SCI期刊论文3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