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奉化区“教学评研”一体化专项行动——中小学“美术书法融合教学”核心团队培训在该区西坞中学举行。围绕“技术赋能艺术教育”的核心,教师们交流了依托AI智能技术构建“技术赋能-审美创作-素养生成”美育模式的探索成果,为破解传统艺术教育资源短缺、创作门槛高等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培训全程贯穿“人为主、AI为辅”的理念,倡导教师合理运用技术工具,将AI作为激发学生创造力、深化文化理解的“催化剂”,推动艺术教育从“技法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型。
奉化区美术骨干王幸、书法名师吕科分别展示AI赋能美育、辅助书法落款新路径,强调了AI技术对个性化教学与创意表达的助推作用。
奉化区西坞中学教师团队以荷花为主题,展示了结合AI构图分析与传统水墨技法,通过“构图美—笔墨美—整体美”三阶教学法,实现诗、书、画、印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该校长期践行“浸润式”教育理念,推出《方寸之间》《墨韵荷香》等融合篆刻、水墨、诗词的跨学科课程,打造“诗意长廊”“书画工坊”等文化空间,将诗、书、画、印传统文化精髓全面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与课程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悟“劳动创造美”的深刻内涵。
研讨中,多位教育专家也为“AI+美育”指明了方向。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彭德认为技术应用需扎根传统文化,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吴相撑以篆刻艺术为例解析传统技艺的现代转化,鼓励教师探索艺术个性。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骆建钧指出AI应服务于教学优化,助力教师突破创作瓶颈。《中国美术教育》主编崔卫倡导“研教一体”,推动教学案例转化为科研成果。《浙江教育报》编辑池沙洲认为奉化区“书美一体”融合教学探索,既彰显了技术赋能的创新性,又深挖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为破解学科壁垒、培养复合型艺术人才提供了范式。
中小学“美术书法融合教学”核心团队培训是奉化区深化美育改革的重要里程碑。未来,该区将持续推进“教学评研”一体化实践,依托AI技术拓展艺术教育边界,同时以西坞中学“浸润式”校园为样板,推动更多学校构建“知、意、情、行”融合的诗意育人生态,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