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企驱动 项目牵引 住企培养 能力育成——宁波大学机械专硕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宁波大学 | 研究生组 | 阮殿波、彭文飞、束学道、李国平、王智腾、沈妍伶、崔玉国、王永刚、所新坤、项四通 |
2 | 中东欧融汇 校地企融合 研训创融通——国际化体育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 宁波大学 | 研究生组 | 顾耀东、童莹娟、孙冬、杨铄、任峰、胡秋丽、梁敏君、Bálint Kovács |
3 | 面向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地方治理:MPA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宁波大学 | 研究生组 | 赵振宇、陈红霞、何跃军、李包庚、叶笑云、黄峥、司强、周华权、范晓露 |
4 | 价值引领、层阶递进、跨界融合: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 浙江万里学院 | 研究生组 | 胡玲玉、王琦峰、张昕明、钟晓军 |
5 | 服务急需、四方融合、科教融汇:海洋生物种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浙江万里学院 | 研究生组 | 董迎辉、林志华、薛清刚、柳敏海 |
6 | 数字赋能·知行合一·以评促管: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17年探索 | 宁波大学 | 本科组 | 刘友女、刘 举、李包庚、陈正良、郑善庆、黄佳男、金芬芬、张庆花、于丽丽、裴士军 |
7 |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闻传播类专业涉农传播人才培养的“五个融合”模式探索 | 宁波大学 | 本科组 | 李乐、邵慧、汤志耘、庞菊爱、赵书松、王丽、陈宸、杨桂珍、林明娟、汪居杨 |
8 |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GIS素养的立体育成模式构建与实践 | 宁波大学 | 本科组 | 孙伟伟、杨刚、王利花、马仁锋、徐皓、刘围围、曹罗丹、林雄斌、孙超 |
9 | 中华思想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 宁波大学 | 本科组 | 贺莺、辛红娟、童杰、张陟、田力、屠国元、白斌、杨懿、黄友义、章思英 |
10 | “需求驱动、产教协同、虚实结合”的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 宁波大学 | 本科组 | 章子华、贺智敏、张振文、周春恒、邓岳保、汪炳、张娜、张孝存、姚志远、郑荣跃 |
11 | 以“大学小镇”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打造扎根中国大地立德树人的高校教育教学新机制新体制 | 宁波大学 | 本科组 | 陈剑平、刘艳、余初浪、卢美芬、安可、高苏薇、陈凡、龚小虹、严建雯 |
12 | 思政引领·产教融合·三链阶进的汽车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宁波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李发宗、郑书华、余丰、黄永青、魏建伟 |
13 | 工管融合、数智赋能、科创引领:智慧物流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 宁波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呼格吉勒、秦华容、蔡荣江、谢行恒、贾春梅、郭春荣、冷兆华、莫娇、杨玉彬、吴耕 |
14 | 多元赋能、融合创新:基于3C4E框架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群教学改革与实践 | 宁波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褚艳、林琼、覃素红、金晓冬、赵旻燕、廖白玲 |
15 | 中外融通、学科融合、本土融汇:地方高校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宁波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王益明、杜运潮、谢涵、刘云鹏、赵志龙 |
16 | 大数据背景下“四位一体,三能协同”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宁波工程学院 | 本科组 | 王志、王延新、蔡军伟、张小红、林丛、尹天鹤、陆星家、韩明 |
17 | 实践导向、“五维”并进:地方高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本科组 | 周汶、蔡亮、林晶晶、欧琛、陆莺、周维、丁旭、孙广平、李军、樊丹丽 |
18 | 公益体育项目驱动的“校-地”一体化体育教学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践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本科组 | 董小燕、刘舒、周军、吕汇、唐经纬、史光辉、吴伟波、洪煦 |
19 | 耦合•融合•联合:地方院校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海天模式”构建与实践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本科组 | 张学昌、虞文贤、华顺明、江美芬、陆俊杰、陈兴、林建英、宋瑞银、胡长兴、周丽梅 |
20 | 市域优特产业需求导向的机械专业工程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本科组 | 张炜、陆俊杰、许少锋、张学昌、华顺明、杨勇、李贤义、许晨光、王学良、姜小芳 |
21 | 三层递进 四环联通 五维协同:新闻学专业融媒体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浙江万里学院 | 本科组 | 闻学峰、王秋艳、刘苏芬、邬晶晶、黄朝钦、马嘉、黄峥、孟玲、李淑瑛、王翠荣 |
22 | 地方高校“乡土营造”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浙江万里学院 | 本科组 | 方勇锋、陈怡、谢华春、王亚莎、黄佳、谭书晴、翁律纲、杨文、傅立新、丁翔 |
23 | “四维融合、数智赋能、三跨联动”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浙江万里学院 | 本科组 | 王琦峰、李秋正、吴桥、李肖钢、钟晓军、袁平、周志丹、刘利民、陈晴光、侯安才 |
24 | 中德深度合作的交叉复合型“品牌建设”人才跨专业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浙江万里学院 | 本科组 | 张宜平、高迪、黄河清、张琰慧、蔡艳、周信言、Stefan Waller、潘羽、范美斯、Sandra Groll |
25 | 锚定应用、交叉融合、面向国际:基于宁波识产权学院的涉外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浙江万里学院 | 本科组 | 郭颖华、余妙宏、唐先锋、赵春兰、余海鸥、焉建萍、侯帆、曾凡宇、崔起凡、陈荣芳 |
26 | 依托数字实验室的全球在地化智能会计人才培养:从课堂到实践的转型路径 | 宁波诺丁汉大学 | 本科组 | 蔡伟、唐捷、Dimple Thadani、曹彰帆、林川、Andrew Edwards、陶雪丹 |
27 | 学科引领、艺术乡建、四方协同:乡村特色的设计类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宁波财经学院 | 本科组 | 刘岚、樊燚琴、张宁、俞奕秋、梁伟、史光辉、陈文颖、裴秀颖、俞浩萍、葛春雷 |
28 | 财经类专业人才数智化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宁波财经学院 | 本科组 | 徐莹、卢雪琴、金鹏、李晓文、刘仰光、李晓蕾、胡海元、王聚丰、吴用、邱晓龙 |
29 | 基于“产教科”融合的数字金融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宁波财经学院 | 本科组 | 唐辉军、郑长娟、蔡天鸣、吕龙进、岑宇、贺建伟、朱相诚、李鑫 |
30 | 基于“全链条教育教学”创新的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探索与实践 | 宁波财经学院 | 本科组 | 吴勇、张海峰、刘伟、姜帆、朱韬琼、董丽君、葛红军、王轶群、王伟 |
31 | 大中小学思政实践教育一体化建设十年探索 | 宁波财经学院 | 本科组 | 姜帆、钱晓蕾、王长和、潘杰松、乐静、郑燕、陈思澹 |
32 | 思政引领、数智赋能:“管家型”新质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宁波财经学院 | 本科组 | 许捷、齐培培、徐璨、李繁、王春儿、姚鸟儿、禹久泓、朱玲、应晓春 |
33 | 课程融合、项目进阶:应用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一体化探索与实践 | 宁波财经学院 | 本科组 | 张海峰、吴勇、孙珺、段书怡、王臣申、王献加 |
34 | 新文科背景下财经类高校“数字+财商”双元素养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 宁波财经学院 | 本科组 | 李书彦、苏赛尔、冀翔飞、禹久泓、陈山漫、许捷、李强 |
35 | 基于学业成长纵向班的本科生导师制改革与实践 | 宁波财经学院 | 本科组 | 吴用、李羽、李继芳、高宝岩、樊燚琴、董丽君、宋叶、朱海斌、张仲美、董超 |
36 | 复合应用型文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宁波财经学院 | 本科组 | 夏柯、王琦、蒋珊珊、方世强、曹明、叶俊士、 陈学强、谢丽娜、李振环、杨燚娜 |
37 | 探究-设计-执行-评估:IDIE设计全周期理念引导下校地同构艺术类“田野课堂”创新实践 |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本科组 | 周韦纬、查波、钟俊杰、胡成、崔恒、籍颖、陈忆、张逸、洪佳琦 |
38 | 新理念·新路径·新机制:应用型高校创建“产教融合型”师资队伍的探索与实践 |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本科组 | 郑文娟、罗思明、应建华、彭雪峰、叶臣、吴双燕、沈立宏、郭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