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宁波市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启动仪式在宁海县梅林街道河洪村举行。 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10所在甬高校与乡村党组织签署结对协议,并与各区(县、市)乡村振兴共富基地达成合作。 活动现场集中发布了44个宁海县乡村振兴项目,如越溪乡南庄村整村农文旅运营项目、岔路镇王爱山区中草药种植项目、茶院镇低山缓坡土地及林地开发利用项目等,涵盖水产养殖、文创研发、农文旅运营、人才社区建设等多个领域。今后,10所高校的师生将深度参与这些项目的实施。 
签约仪式。活动主办方供图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0所在甬高校建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或乡村学院,8所高校开设了涉农学科专业,水产养殖等4个涉农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全市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矩阵已基本形成。 
河洪村风景。王佳辉摄 长期以来,宁波高校师生持续参与宁波乡村产业、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不少成果已然落地—— 宁波大学水产团队通过多年研发,攻克了梭子蟹育苗存活率难题;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研发的智能投喂系统,可为养殖户节约20%成本;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推广林地套种黄精模式,可使每亩山林增收3万余元,让近3000亩荒山变成“金山”; …… “由此可见,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正是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的‘源头活水’。”宁波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河洪村风景。王佳辉摄 2024年年底,市教育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了实施学科提质赋能乡村产业、服务实践优化乡村治理、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等五大行动。 为深化校地合作,宁波市乡村振兴高校联盟也于今天正式成立。据介绍,联盟将整合宁波高校资源和学科优势,设立乡村治理、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文艺、乡村销售和乡村教培等6个乡村振兴专业委员会,推动科技转化、人才下沉和治理创新。 
江北区慈城镇半浦村。陈卡男摄 “乡村振兴的关键就在于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宁波市乡村振兴高校联盟能够持续将高校“创新流量”,转化为乡村的“经济增量”,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宁波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