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干不动了,年轻人不愿接手,传统技艺和农场经营如何延续?”近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商务学院教授周井娟、学院副书记王浙钟一行带着2名学生志愿者,走进省人大代表应慧慧接手的茶园与宁波工匠韩美君坚守的圣益林场,实地探寻职业院校如何以产教融合破解“后继无人”困局,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基因”。 位于余姚四明山麓的茶园,因原经营者年迈无力维系,去年省人大代表应慧慧主动接棒。“农场是乡亲们的‘心血田’,不能让它荒废。”但面对传统种植技术落后、管理粗放、销售渠道单一等难题,应慧慧直言:“单靠热情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急需既懂农业又擅经营的新生力量。” 师生们在参观中发现,农场仍依赖人工记录生产数据,线下销售占比超七成。周井娟当即提出合作构想:将农场转型需求转化为教学案例,开发“农产品电商运营”实训课程,组建师生技术团队驻场,协助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 在应慧慧的陪同下,师生们转赴圣益农场。农场主理人韩美君打造的茶品牌年销售额逾千万元,获评“宁波工匠”。但日渐年长的她正为技艺失传焦虑:“年轻人不愿吃苦,学徒来了又走,手艺眼看要断代。” 
在茶山与炒茶车间,师生们发现传统工艺与新兴业态融合不足、品牌缺乏年轻化表达等问题。王浙钟建议共建“非遗工匠学院”,由韩美君担任技艺导师,学院教师负责数字营销课程开发,选拔学生“拜师学艺”,引导毕业生扎根乡村创业。“太好了,感谢学校为老手艺传承开出的‘新药方’!”韩美君笑着说。 座谈会上,校企双方达成多项合作共识。针对农业人才断层问题,浙江工商职院数字商务学院计划推出“新农人培育专项”,定向输送电商运营、现代化营销人才。周井娟表示:“职业教育要成为连接传统与创新的桥梁,既助力老一辈守住匠心,又帮助年轻人找到实现价值的舞台。” 据悉,此次调研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农场出题、师生解题、成果惠农”模式,通过教育链与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耦合,培育更多“懂技术、能创新、有情怀”的新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