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心烹制的本地风味营养膳食,到蕴含海洋文化、阳明心学等元素的启蒙课程,再到依托社区构建的温馨社交场景,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宁波托育服务的匠心独运,饱含着对婴幼儿成长之路的贴心守护。然而,在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这项“民生工程”究竟如何?今年的“3・15 消费者权益日”,来自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们分享了他们关于宁波市托育机构监管的调研结果,希望能为托育行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据悉,在该校护理学院学术副院长赵艳霞副教授的带领下,大学生们历时六个月,走访了全市605家托育机构,通过详细的访谈和实地考察,收集了丰富的视频和照片资料。调研团队发现,但受行业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影响,不同机构之间的服务质量仍存在一定差异,部分机构在服务内容的丰富度、设施设备的完备性以及师资力量的充实度上还有所欠缺。在监管方面,虽然市级层面已初步构建了监管框架,但受标准细化程度有限影响,各机构在具体操作上存在一定差异,比如在儿童饮食安排上,部分机构的营养搭配科学性不足;在设施材料选用上,个别机构对“环保无害”材料的把控不够精准等等。此外,托育行业的监管主体涉及多个部门,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联合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有限的监管资源在实现全面、高效的监管目标方面还存在一定挑战。 
与孩子们互动。 
现场体验服务设施。 调研团队认为,要解决好上述问题,构建托育机构“自我管理、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监管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各托育服务监管主体的职责,优化协同监管机制,通过定期的联席会议、联合检查等方式,增强监管合力。其次,要制定更为精细的社会监督体系,涵盖托育机构从筹备设立到日常运营的各个环节,明确详细的监管流程、多样化的监管方式以及合理的监管周期,保障监管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再者,要持续完善与优化监管标准,参考先进经验,结合宁波本地实际,使标准更贴合行业发展需求,更具可操作性。 
与托育机构负责人交流。 该校护理学院院长黄金银表示:“作为宁波本土百年老校,学校一直积极鼓励学生结合专业优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调研实践活动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也为更好助力宁波‘一老一小’民生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期待这份凝结着大学生青春智慧与努力的建议,能够为宁波市托育机构监管体系的完善提供助力,促进托育行业健康发展,为婴幼儿营造更优质、更安全的成长环境”。“该调研分析准确,对策合理,对促进宁波市托育服务行业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希望大学生们能继续发挥青春智慧和专业特长,积极参与托育服务行业的社会监督,为完善托育服务行业综合监管、促进托育服务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宁波市计划生育协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