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徽派建筑、云南竹楼……最近,正始中学学生休闲吧的展示柜上,陈列着一件件做工精美、各具特色的微缩建筑模型。这是由高二同学们完成的一份地理个性作业——制作中国传统民居微缩模型。这份别出心裁的作业,让学生从地理视角解读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提升核心素养。
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高二同学们自行分组,选定一种传统民居,在日常和假期时间,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其建筑特点、文化内涵以及与当地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合作完成微缩模型的制作。“我们要做的是徽派建筑,为了更真实地还原,大家查阅了很多资料,还特意去参观了当地的建筑。”高二(8)班胡琛凌同学和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负责制作模型,忙得不亦乐乎。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用创意和巧手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不仅加深了对传统民居的理解,也锻炼了团队协作、地理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承文化,在探索中收获
“这份作业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传统民居,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思考人地关系,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校地理教研组组长、正高级教师钱庆丰表示,这些模型不仅制作精美,更融入了同学们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他们通过模型展示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文化等因素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在实践中感受地理学科的实用性,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学校正举办“中国特色民居模型展览”,邀请全校师生共同欣赏这些优秀作品。这份特别的作业,将成为学生们一次难忘的学习体验,也为他们打开一扇了解传统文化、感受地理魅力与乐趣的窗口。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成为真正的“地理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