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教育新闻>本地信息
教育部官网关注宁波:立足“三个维度”构建科学实验评价新范式

10月28日,教育部官网报道宁波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做法和成效,一起来详细报道↓

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作为首批科学教育实验区,浙江省宁波市聚焦“实验”短板靶向发力,积极探索中小学实验教学变革与评价方式转型,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系统布局与机制创新,将科学实验操作测试纳入中考体系,有效促进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发展,构建起新质生产力赋能科创人才培养的“大实验”格局。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学科增设实验操作测试考场。

1.png

01事前把好“决策关”,上下同步明确改革方向

强化顶层部署。市级层面顶格推进,自上而下布局中考科学实验操作方案,2018年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从2021届起,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学科增设实验操作测试,满分10分,以等级制方式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目前,宁波全市域已顺利完成2021—2024年四轮中考科学实验操作测试,服务27.8万考生。

做好部门联动。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指导,充分整合教研、考试、装备部门及联通公司等社会机构力量,细化责任分工,实现设备仪器配备、网络系统保障、试题选用评分、示范视频录制、人员配备培训、考试组织管理等实验操作测试全流程规范化管理。

明确考试模式。遴选组建“市区校”三级科学实验测试专家团队,充分调研市场上中考实验操作公司及产品,探索实验操作考试流程重构,现场搭建考试环境开展技术选型。经多方论证,为解决现场评分容易顾此失彼、情绪给分、误差较大等问题,有效规避人为干扰,保证测试的公平公正,确定科考采用先考后评模式,打造“考试全程录像,考后网上评卷,过程留底可溯,结果准确呈现”工作闭环。

02事中把好“标准关”,点面结合细化实施举措

命题标准化。以国家义务教育初中科学新课标中有关实验活动为依据,统筹考虑考试时长、器材、评分点,精选10个实验纳入中考实验测试题库,联合市、县两级教研员以及科学骨干教师,共同摄制实验操作示范视频,用于学生日常教学与训练。同时,采取试题随机抽取机制和均衡赋分机制,保证实验操作试题在思维水平、应用水平及难度系数上趋于统一,实现每个实验报告成绩同一分值段学生人数比例大体相当。

装备标准化。在合理利用各地各校原有实验室基础上,全市统一公开招标、统一征订、统一配备,增设录像、平板电脑、考评系统等各项设施设备,一期总建设投入6600余万,升级建成137个标准化考场。为确保器材耗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对10个候考实验中用到的88种器材多次进行公开征集、专家优化、调节测试,并根据结果进行优化改进。

程序标准化。根据考生人数与标准化考场分布,科学布局考点与人员安排,每个考点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考试工作领导小组,做到考务、保卫、安全、后勤保障等工作专人专岗。考试中系统摄录考生操作全过程,待考试结束后采用关键得分点及回放关键点视频进行网上集中阅卷,通过双向盲评机制确保阅卷公平性。2024年,宁波进一步升级引入数智技术进行AI阅卷,有效减少50%以上人工工作量,并借助AI数据分析有力推动课堂实验教学精准改进。

2.png

学生在操作实验。

03事后把好“提升关”,内外兼修引领师生成长

优化考试结果应用方式。持续推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将科学实验操作测试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考量维度,纳入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应用于高中招生录取环节。2024年,宁波优化科学实验测试结果在中考中招中应用方式,将原先满分10分计入中考总分,调整为科学实验成绩单列并以等级制呈现,A等级作为优质高中学校定向招生前置条件,进一步增强了科学实验重视度与教学有效性。

3.png

技能比赛。

提升教师实验教学能力。以实验考试作为触发点,引导全市各级教育系统提升科学实验教学重视程度,强化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业务培训活动、实验技能比赛、优秀教师评选的“一揽子”教师专业技能提升行动矩阵。同时通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实现城乡、校际实验教学师资均衡共享,搭建线上实验员信息交流平台,进行常态化分享交流和解答教学难题。2023年,宁波9门实验教学类课程入选教育部“部级精品课”名单,数量居全省前列。

联合校外资源协同共育。除纳入中考实验测试题库的10个实验外,结合宁波实际进一步梳理实验清单,研制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将新课标规定的48个学生必做科学探究活动,与港口物流、智能制造等宁波特色产业相融合,联合高新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校外多元主体拓展学生实验探究空间,家校社一体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目前,宁波所有中小学校“一校一基地”结对全覆盖,每个学校均有固定的校外科学实验场域;打造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宁波大学“双一流”学科力学实验室等一批高端引领性实验室,与中小学校结对共建,让宁波学生实地学习制作科学工具,亲身感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生产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