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市)教育局,宁波高新区教育文体局、宁波前湾新区教育文体和旅游局,宁波幼师高专,各直属学校(单位):
为展示新时代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引领带动各地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整体水平,宁波市教育局组织2025年宁波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经过德育论文、教育故事、笔试和面试四个模块评选(其中德育论文单独评奖),评选出2025年宁波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小学组、初中组、普高组综合一、二、三等奖共71名和2025年宁波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德育论文小学组、初中组、普高组一、二、三等奖共66名,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
希望获奖班主任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不断提升建班育人的基本功,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教育局将从历年集训队成员、各区(县市)推荐的优秀选手及本次获奖选手中选拔组建2025年宁波省赛集训队,通过“集中研训+多轮选拔”的循环进阶方式,提升参赛选手的综合能力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并构建“以赛促建、赛训一体”的研训机制,促进带动全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整体提升。
附件:
1.2025年宁波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综合评选获奖名单
2.2025年宁波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德育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宁波市教育局
2025年1月3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2025年宁波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综合评选获奖名单
一等奖
组别 | 姓名 | 学校 |
小学组 | 余悦 | 宁波鄞州新蓝青学校 |
许笑笑 | 宁波市北仑区小浃江小学 | |
郑方缘 | 宁波市江北外国语学校 | |
黄潇潇 | 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中心小学 | |
王媛霞 | 宁波市北仑区大碶小学 | |
初中组 | 吴姹姹 | 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 |
严日 | 宁波大学附属学校 | |
李梦清 | 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中心初级中学 | |
普高组 | 谢申懿 | 宁波市镇海中学 |
许萍萍 | 宁波市四明中学 | |
顾璐莎 | 宁波市镇海区龙赛中学 |
二等奖
组别 | 姓名 | 学校 |
小学组 | 毕承宜 | 宁波市鄞州区东湖小学 |
叶微莉 | 宁波大榭第一小学 | |
欧淑 | 宁波市鄞州区华泰小学 | |
陈婷婷 | 宁波市尹江岸小学 | |
陆怡鑫 | 慈溪润德小学 | |
叶巧颖 | 宁海县城中小学 | |
李依璐 | 宁波市鄞州区邱隘实验小学 | |
陈启学 | 宁波市镇海区乔梓学校 | |
何雪娇 | 慈溪市周巷镇潭北小学 | |
蹇艺洁 | 宁波市江北区洪塘实验学校 | |
王晨倩 | 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 | |
徐幸星 | 余姚市陆埠镇中心小学 | |
朱晓璐 | 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中心小学 | |
初中组 | 童舒婷 | 宁波前湾新区科学初级中学 |
王之轩 | 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 | |
励蔚 |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学 | |
李欢 | 宁波市惠贞书院 | |
屠幸杰 | 宁海县桃源初级中学 | |
陈桑桑 | 慈溪阳光实验学校 | |
普高组 | 于艳 | 余姚市第二中学 |
陈永谱 | 宁波外国语学校 | |
郑卫通 | 慈溪育才高级中学 | |
俞峰 | 慈溪市杨贤江中学 | |
麻安慰 | 宁波科学中学 | |
贺玲玲 | 宁波市北仑区泰河中学 | |
刘振 | 浙江省奉化中学 |
三等奖
组别 | 姓名 | 学校 |
小学组 | 陈璐 | 宁波市孙文英小学 |
应哲敏 | 宁波市古林实验小学 | |
吴琼 | 慈溪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 |
蒋璐 | 宁波市镇安小学 | |
朱梦炜 | 宁波前湾新区世纪城实验小学 | |
赵婧而 | 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 | |
郑晓岚 | 宁海县城东小学 | |
左超 | 宁波市镇海区鲲池小学 | |
徐倩倩 | 宁波市镇海区中心学校 | |
徐梦婕 | 余姚市黄家埠镇中心小学 | |
傅知微 | 镇海区实验小学 | |
周艺萍 | 余姚市长安小学 | |
郑晖 | 象山县汉章小学 | |
陈苑 | 宁波市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 | |
黄奇慧 | 宁波市北仑区小浃江小学 | |
蒋盛芳 | 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尔仪小学 | |
柴霁芸 | 宁波上海世外学校 | |
初中组 | 童媚娜 | 宁海县桥头胡初级中学 |
盛萍萍 | 象山县丹山书院 | |
江碧清 | 宁波市第十五中学 | |
邱代燕 | 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初级中学 | |
过婷 | 象山县高塘学校 | |
胡剑侠 | 宁波高新区外国语学校 | |
陈圣赐 | 宁波市北仑区灵山书院 | |
朱彩霞 | 宁波市江北区外国语艺术学校 | |
任方芳 | 余姚市实验学校 | |
普高组 | 虞淑燕 | 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 |
熊科丹 | 宁波市效实中学 | |
陈巧萍 | 浙江省余姚中学 | |
丁璐 |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学 | |
薛翔云 | 宁海县柔石中学 | |
何宏力 | 宁波市奉化区武岭中学 | |
张怡羚 | 宁波北仑明港高级中学 | |
沈婷婷 | 宁海县柔石中学 |
附件2
2025年宁波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德育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一等奖
组别 | 姓名 | 所在学校 | 论文题目 |
小学组 | 蹇艺洁 | 宁波市江北区洪塘实验学校 | 《项目驱动·多方协同·文化润心——“厚德”项目引领下小学德育新路径的实践探索》 |
蒋盛芳 | 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尔仪小学 | 《浅析以劳育为支点促进农村小学生多元发展的途径——以农村小学打造班品“小绿苗成长记”为例》 | |
郑晓岚 | 宁海县城东小学 | 《德育项目化作业,让立德润物无声——以“寻找身边的老物件”为例》 | |
丁慧娜 | 宁波市奉化区锦溪小学 | 《唤醒“心”能量,激发“内驱力”》 | |
叶微莉 | 宁波大榭第一小学 | 《基于青春前期孩子特点的个性化家庭指导与实践研究》 | |
初中组 | 严日 | 宁波大学附属学校 | 《非暴力沟通:培养初中生沟通艺术能力的策略研究》 |
邬乐琼 | 宁波市奉化区锦屏中学 | 《利用偶像教育培养初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与思考》 | |
陈桑桑 | 慈溪阳光实验学校 | 《三单并联:“校家社协同”视野下初中学生劳动教育促进策略研究》 | |
普高组 | 麻安慰 | 宁波科学中学 | 《高中班级劳动教育:从异化困境到育人新样态》 |
熊科丹 | 宁波市效实中学 | 《寄宿制高中学生亲子情感交流现状与对策研究》 | |
顾璐莎 | 宁波市镇海区龙赛中学 | 《“1+2+N”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聚焦激发学生成长内驱力的共育实践》 |
二等奖
组别 | 姓名 | 所在学校 | 论文题目 |
小学组 | 陈苑 | 宁波市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 | 《基于“小目标”达成的一年级养成教育班本课程的创新实践》 |
傅知微 | 宁波市镇海区实验小学 | 《“心·育”助力儿童心理健康——“家校社一体化”中的家庭教育密码》 | |
何畏 | 宁波市曙光小学 | 《书香润童心,悦读伴成长——打造小学高段阅读教室的实践与探索》 | |
叶巧颖 | 宁海县城中小学 | 《依托节气活动,促进学生成长——小学班级节气活动建设的有效策略探究》 | |
王晨倩 | 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 | 《一聚三联:指向家校协同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探究——以“云帆班”特色文化建设为例》 | |
徐倩倩 | 宁波市镇海区中心学校 | 《“一脉三阶”架构下小学班集体建设的新尝试》 | |
余悦 | 宁波鄞州新蓝青学校 | 《“活动育人”视域下的小学高段爱国主义教育策略探微》 | |
朱梦炜 | 宁波前湾新区世纪城实验小学 | 《三基·三力:小学“有志少年”培育的班级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 |
徐幸星 | 余姚市陆埠镇中心小学 | 《依托课堂,打造一年级“新型课间生态”的育人路径探究》 | |
朱晓璐 | 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中心小学 | 《四维平衡:教育惩戒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策略微探》 | |
孙银超 | 宁波市奉化区居敬小学 | 《三定三自:小学低段班级管理的德育目标及实施策略》 | |
初中组 | 屠幸杰 | 宁海县桃源初级中学 | 《尊重、理解、引导——“微群落”视角下的班级非正式团体管理艺术》 |
吕梦洁 | 宁波联合实验中学 | 《尊天性,促发展,让内驱力自然生长——生本教育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实践研究》 | |
肖燕 | 宁波市奉化区锦屏中学 | 《初一新生自我管理能力进阶的策略——以班级跑团活动为例》 | |
梁艳 | 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 | 《以“文化自信”促“班级力”——班级起始阶段专属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尝试》 | |
虞益明 | 宁波前湾慈吉外国语学校 | 《三维联动、三层共育——探索初中阶段家校社协同德育的新路径》 | |
吴姹姹 | 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 | 《以“君子之风”突围“10后”初中班级德育困境》 | |
普高组 | 虞淑燕 | 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 | 《基于PDCA循环在团辅中缓解高三学生心理焦虑的路径探索》 |
朱艳红 | 宁波北仑明港高级中学 | 《“绿色育德” 内化于心 “五育融合” 外化于行》 | |
史婧蕾 | 象山县第二中学 | 《食趣·践行·育人:五育并举下的高中班级食育创新实践研究》 | |
丁璐 |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学 | 《“建圈”班集体建设,助力德育发展——“建圈”式班级管理策略》 | |
俞峰 | 慈溪市杨贤江中学 | 《基于“身份价值”的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 |
三等奖
组别 | 姓名 | 所在学校 | 论文题目 |
小学组 | 黄潇潇 | 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中心小学 | 《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三重三互:小学家校合作新样态》 |
徐蕾 | 慈溪市明月书院 | 《教联体视域下促进随迁子女文化融合的路径探析》 | |
陈璐 | 宁波市孙文英小学 | 《以书信搭建沟通之桥——班级管理沟通策略探析》 | |
赵婧而 | 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 | 《小通家的对话课:社会与情感能力培育的班级实践》 | |
倪渊茹 | 宁波市鄞州区首南街道学士小学 | 《以密码本为媒 搭建师生沟通“心”桥梁》 | |
傅吉游 | 宁波市镇海区中心学校 | 《心信行新:“双减”视域下家校社共育生态圈的构建与实施》 | |
何雪娇 | 慈溪市周巷镇潭北小学 | 《融通·践行·优化:小学德育剧场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校家社协同育人视域》 | |
许笑笑 | 宁波市北仑区小浃江小学 | 《“教联体”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的新样态》 | |
姚芸云 | 慈溪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 《家校协同干预:创新策略对ADHD儿童学习状态与行为表现的改善研究》 | |
许雯 | 宁波高新区外国语学校 | 《超级用户视角下的班级现代化管理探究》 | |
陈婷婷 | 宁波市尹江岸小学 | 《奏响三部曲,促进班干部队伍成长——浅谈小学班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 | |
蒋璐 | 宁波市镇安小学 | 《芝兰少年,亭亭而立——小学一年级引中草药助新班风建设初谈》 | |
张海燕 | 宁波市惠贞书院 | 《厚植乡土情怀,体悟农耕之趣——乡村小学五育融合视野下的耕学特色课程的实践探索》 | |
柴霁芸 | 宁波上海世外学校 | 《融通“教学评”,赋能“有教养”——基于小学一年级“吃好三餐要珍惜”教养目标的德育实践》 | |
黄奇慧 | 宁波市北仑区小浃江小学 | 《校家社协同——乡村小学以“劳”育人课程的实践研究》 | |
刘菁菁 | 象山县丹城第四小学 | 《基于CDIO理念的小学班集体“自管工程”班级管理项目设计与实施研究》 | |
初中组 | 胡剑侠 | 宁波高新区外国语学校 | 《基于“崇德向善,尚学求真”理念的初中班级育人实践》 |
王之轩 | 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 | 《基于共同体小组的“去中心化”班级管理模式探究》 | |
江碧清 | 宁波市第十五中学 | 《微而不“微” 微而有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微班会”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 |
邱代燕 | 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初级中学 | 《与“善”有约,共筑“德”行——借“善园”资源打造“三型”班级的探究》 | |
李其 | 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中心初级中学 | 《共做学生成长的合伙人——家校社育人视角下农村家庭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 |
褚波波 | 余姚市马渚镇初级中学 | 《基于情境教学视角下的初中德育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拒绝校园欺凌,不做沉默的羔羊>为例》 | |
励蔚 |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学 | 《家校齐育青青果,合力共护其成熟——家校合作开展青春期教育的实践探索》 | |
盛萍萍 | 象山县丹山书院 | 《漫谈班级logo的设计与运用》 | |
李梦清 | 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中心初级中学 | 《三“剂”并用,护“心”成长——初中生轻生行为的心理干预个案研究》 | |
普高组 | 卢琳琳 | 宁波市咸祥中学 | 《“摇滚清纯男高”的蜕变》 |
赵亚琦 | 宁波市第三中学 | 《家长期望压力与宁波市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实证研究》 | |
贺玲玲 | 宁波市北仑区泰河中学 | 《焦点解决视角下情绪障碍学生家校沟通研究》 | |
何宏力 | 宁波市奉化区武岭中学 | 《逆推人生:生涯规划对高一学生选科的价值》 | |
张怡羚 | 宁波北仑明港高级中学 | 《聚焦班级生态:解锁普高学生自主成长的绿色密码》 | |
张露 | 象山县西周中学 | 《“世界咖啡”:班级项目化管理设计与实践——以建设学习氛围浓厚班集体为例》 | |
刘振 | 浙江省奉化中学 | 《“赛马机制”在高中初建班级班干部培养中的实践与思考》 | |
陈巧萍 | 浙江省余姚中学 | 《5层进阶锁核心,3元路径促发展——论青年班主任组织管理能力提升的带班方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