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教育新闻>本地信息
有趣又好玩!海曙“呦呦海贝”首场科学教育研学活动火热开启

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开拓科学视野,7月30日,“呦呦海贝”科学教育实践——“智慧AI·人机共融”机器人专题研学活动在海曙区甬水桥科创中心举行。

活动现场4.JPG

本次活动由海曙区教育局、上海交通大学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主办,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办,这也是海曙“呦呦海贝”科学教育品牌发布以来举行的首场研学活动。

今年6月,海曙区教育局联合区科技局、区科协制发了《海曙区“呦呦海贝”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计划通过五大项目15大行动,健全科学教育创新育人模式,推动科学教育良好生态链的形成。此次“智慧AI·人机共融”机器人专题研学活动是继“呦呦海贝”品牌发布后,与校外科学教育实践基地又一次深入合作。

海曙区教育局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希望依托基地前沿的科学技术课程优势,科学副校长专业指导优势,通过项目化课程的体验和实践,激发青少年对于人工智能的兴趣,同时也在多元课程的碰撞和交流中,推动学校科学教育理念的迭代更新,为系统培育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拓宽路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当天的AI人工智能机器人研学活动共有160多人参与,同学们在多功能教室聆听了上海交通大学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装备实验室副主任兼海曙区科学副校长王林老师关于《数学的美与功能》的专题讲座,了解了人工智能机器人赛事项目规则介绍及器材认知,随后同学们组队协作,通过任务驱动,完成基础搭建、搭建完善、程序应用、赛前调试、赛事比拼,依据三轮赛事积分最终评选出综合奖、最佳表现奖和最佳团队奖。

“利用各种工具搭建机器人,通过编程让机器人按照指令完成任务,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后成功的喜悦。”储能学校新芝校区的毛家轩表示,学校科创基地开设了无人机、创客发明、机器人搭建和信奥等课程,他是信奥小组的成员,“这样的活动让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期待下一次再参加。”

活动现场2.JPG

活动现场5.JPG

海曙区广济中心小学世纪苑校区504班的李修远同学,是学校人工智能学习小组的组员,他对参与本次研学活动表达了同样的喜悦。“王教授的讲课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我们组目前在开发的‘人工智能AI气象站’的数据堆积处理有很好的启发。回去后我会和我的指导老师进一步完善气象站数据收集功能,优化数据处理,同时增加预报的趣味性与生活性。”他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多开展,接下来自己的组员都能参与进来。

海曙外国语学校作为浙江省科学教育示范校,历来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当天有40个学员代表在顾勤华老师的带领下,前来参加研学活动,从零开始搭建,用自己的作品去完成任务,在活动中思考与改进,同学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好玩、有趣”。

“通过APM机器人搭建和操控竞赛,学生对人工智能Al和机器人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本次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在工程领域的体验。”顾勤华表示,学校平时就开设有编程社团和机器人社团,今年暑假还围绕人工智能主题,组织开展了科创夏令营,“今后学校将努力挖掘各方资源,以‘人工智能+’为落脚点,深入开展各类活动,进一步提升学校科学教育的实践成果。”

集士港镇中心小学江晋岚老师是一名教龄仅两年的年轻科学老师,她觉得本次活动对她的教学方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今天的活动对我的触动还是比较大的,我可能会在接下来的日常教学中,引入这方面的内容。让前沿的科学技术知识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江晋岚表示,集士港镇中心小学作为全国科技体育传统学校、宁波市首批科普示范单位,这次研学活动无疑为学校科技社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社团与前沿AI科学接入新轨,焕发新的活力。

“本次研学活动标志着研究院与海曙区教育局签约后首次合作的成功落地。为了进一步落实‘呦呦海贝’实施方案,深化海曙区未来工程师体系建设,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研究院联合内部各孵化团队,整合了芯片、传感器、算法等前沿技术资源,以APM人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为海曙区中小学校提供了人工智能教学解决方案。”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负责人朱修伟表示,接下来,上海交通大学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将携手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继续深化“呦呦海贝”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更多主题研学活动,编制海曙区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设计拔尖人才培养方案,持续为海曙区中小学生提供探索科技、快乐成长的实践机会,助力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之路。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