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教育新闻>本地信息
省教育厅公布名单,宁波典型案例+6!

近日,省教育厅公布教育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案例名单,共确定教育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案例47个。其中,宁波市教育局和在甬高校6个案例成功入选。

市教育局(2个)

1.主题:教育帮扶

案例名称:宁波市数字算法让精准资助更有温度

2.主题:教育体系建设

案例名称:宁波市共富先行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在甬高校(4个)

1.学校:宁波大学

主题:美好生活

案例名称:“大学小镇”乡村振兴新模式助力高质量共同富裕建设

2.学校:浙江万里学院

主题:教育帮扶

案例名称:乡村振兴的博士方略:浙江万里学院科技服务模式在三门县的实践与成效

3.学校: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主题:产业扶持

案例名称:浙药专长助共富,深耕厚植兴磐安

4.学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主题:产业扶持

案例名称:院乡相联,双链赋能,巧绘“浙”里共富“新画卷”

宁波6个典型案例一起了解

宁波市数字算法让精准资助更有温度

宁波市教育局以“精准”为目标,以数字化为手段,全力推进“甬有优学”精准资助工作,搭建了国内首个市级共同富裕数字化精准资助平台“甬有优学”精准资助平台,构建了以“模型+算法”为标志的精准资助宁波方案,形成了以“闭环管理”为目标的全流程线上管理模式,自2023年秋季学期推广应用以来已惠及2万余名学生。

宁波市共富先行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宁波市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适龄儿童少年。2015年全市所有区(县、市)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2017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满堂红”。江北区、北仑区、奉化区先后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市)评估,覆盖率达到30%,累计数量居全省首位。中小学校际差异系数控制在0.27之内,达到全国领先水平。2021年、2022年教育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连续两年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前列。

宁波大学:“大学小镇”乡村振兴新模式助力高质量共同富裕建设

从2021年起,宁波大学陈剑平院士在鄞州区东吴镇领衔探索以“政府引导、村民主导、大学开导”为特色的“大学小镇”乡镇级乡村振兴模式。在“大学小镇”模式助力下,淡出江湖二三十年的“小白西瓜”再次出现在了宁波市民视野中。逐渐破败和衰退的天童老街落地素斋馆、汉服馆等多种业态,如今经营店铺已超60家,每年吸引游客约20万人次。一批平均年龄70多岁的音乐爱好者组成了“80天团”,成了网红乐团,并受邀在中央音乐学院艺术节上演出。成立于1957年的东吴卫生院也终于有了儿科,解决了村民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

浙江万里学院:乡村振兴的博士方略:浙江万里学院科技服务模式在三门县的实践与成效

浙江万里学院自2013年起结对帮扶三门县,运用教育与科研资源,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优势,通过博士驻村、特派、育人,构建起系统化的“乡村振兴博士方略”,以高校智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多维度提升振兴,促进了三门县产业升级与经济增收,还推动了文化振兴与品牌塑造。三门县也入选了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试点,创成国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浙药专长助共富,深耕厚植兴磐安

磐安县双峰乡是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常年结对帮扶单位,十余年来浙江药科职业大学累计派驻七人次帮扶团组和驻村第一书记。学校聚焦高海拔偏远山区农民农村共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建设,以“帮户、扶村、联乡、带县”为任务驱动,助推实现“富口袋”与“富脑袋”的有机统一,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产、教、资,科、才、智”持续、长效帮扶的共同富裕新路子。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乡相联,双链赋能,巧绘“浙”里共富“新画卷”

近年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充分发挥国家“双高校”职教引领力,聚焦智能化、信息化、产业化助力包联的象山县晓塘乡实施“院乡相联·共筑共富”项目。该校多批“科技特派员”多次深入实地探访并开展针对性帮扶,打造集旅游、民宿、研学、康养于一体的“两山转化”创新样板,以科学部署、多措并举、品牌聚焦、数字赋能拓宽特色柑橘“新销路”,培训直播带货“新农人”。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