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朝晖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新宁波人子女学校,学校在满足随迁子女“有书读”到“读好书”的转变中,通过顶层设计,促进新宁波人子女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但目前,我校的校园足球教育仍存在以下问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偏低,家长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校园足球队队员出路窄。学校自2022年民转公后,得到了区域内外各方的帮扶,努力为教育均衡补齐短板,通过总结复盘,提炼了“共FU校园足球”的体教融合样态。
图1:共FU校园足球体教融合样态
1.“共赋”指校园足球环境力的建设,包括绿色应配套完善和彩色软体系梯队建设。
2.“共赴”指在五育融合的理念下,把足球文化融入校园活动中,通过课后托管、暑期活动等全程助力高质量“双减”。
3.“共富”指通过校园足球这一载体,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点亮新宁波人子女的求学新路径。
一、共赴:校园足球环境力
1.绿色硬配套:硬件软件完善
近年来,我校建成超过2000平方米的五人制人造足球场,并配备了一个七人制足球场及一个五人制室内训练场。绘画社团老师组织学生利用托管课、社团课时间对校园足球场边墙壁、校园窨井盖等进行足球元素绘制,校园处处呈现“五边形”足球元素。
2.彩色软体系:梯队建设
通过多年努力,我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校园足球制度管理体系、训练教学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形成了校园足球梯队培养模式。
图2:足球梯队建设
从图中可以看到,“一班一队一特色”的班级足球队建设主要依托大课间、体育课和托管课时间,体教融合,丰富“双减”下的托管样态,提升托管质量。
二、共赴:校园足球文化力
我校围绕“以球育德,以球启智,以球健体,以球润美,以球尚劳”的校园足球理念,以校园足球活动为平台,形成了鲜明的校园足球文化,提升了办学品味。
图3: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框架图
1.足球课程全员参与
学校编写校本课程——《朝晖小足球课程》,每周一节校本足球课,以校级足球队队员为班底组建“朝晖足球宣讲团”,担任校本足球课“小先生”、足球大课间“小教练”。
图4:足球小先生特色
2.足球活动全程开展
“课间半小时”“课后第八节”保证了每个想踢球的学生天天有球踢,学校保证他们每天三小时的训练,提炼“三个一”活动。
3.足球元素全方位融合
(1)以球育德: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一定基数的少数民族学生。学校结合各少数民族重要节日融合设计德育活动。
2022年暑假期间,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60名足球小将来到我校,参观校园足球文化,并开展了两场男足、女足交流赛,“足球+”文化,“足球+”民族大团结。

图5:浙阿百校十万“石榴籽” 青少年“足球”+“文化”融情夏令营活动
图6:CCTV13新闻频道报道“托管班里办起足球冬令营”
我校将足球元素育节日文化相融合,实现“足球中的德育”。如每年重阳节,校足球队队员尝试包足球形状的饺子。
(2)以球启智:在科技节、读书月等活动中都融入了足球元素:七巧板——足球主题团体赛;奇思妙想创客——《“足”够精彩》情景剧;绘画比赛——足球主题创意大赛;阅读活动——制作足球元素书签;榜样传承——优秀足球学子明信片设计……
(3)以球健体:在体育节中融合足球元素,如征集足球元素的手绘奖状,在爸爸足球友谊赛中绘制个性奖状。
(4)以球润美:鼓励学生参与足球绘画、足球摄影等艺术创作活动,联合鄞州区关心下一代志愿者协会,爱心外婆“久久乐活”才艺队每年来我校与朝晖学子同台演出。

图6:足球特色艺术展演
(5)以球尚劳:学校鼓励学生参与足球场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亲手种植草皮、清扫场地、修理设施等劳动实践。在每年劳动月活动中,利用每周一节劳动课,开展“劳动教育+足球”的特色活动。
三、共富:校园足球成长力
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参观学生课后托管足球训练、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学校足球特色。联合社区打造一条足球特色的“最美上学路”,制作校园足球文化墙和足球专栏,展示学校足球特色。

图7:社区足球特色宣传街
1.足球特长生“多”起来了
学校通过序列化的校本课程设计、多样化的足球活动、多时空的足球单项竞赛、多领域的足球比赛,学生的体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每年都有学生通过足球特长生选拔进入理想学校。2023年有6名足球特长生获得二级运动员称号。
2.民办教师“强”起来了
我校体育老师带队比赛的积极性提升,现有四名体育老师取得专职足球教练证书。从足球到田径,张静璇同学作为朝晖本土培养的校队球员,在体育老师的训练下,“转行”在2023年区运会上实现了学校分数零的突破。
3.学校活动“亮”起来了
学校将足球文化融入德智体美劳各项活动中,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2023年亚运会,学校联动家长,组织校队队员赴临平体育馆观看女足比赛,为学校开展校家社协同育人提供了“足球样本”。
乘着“双减”的春风,学校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积极打造校园足球文化,在足球特长生的赛道上,输送更多优质生源,提升新宁波人子女学校办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