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双减动态
海曙区高桥镇中心小学:榜样教育助力“双减”增效

自“双减”政策落地开花后,海曙区高桥镇中心小学借助其产生的波纹效应,依托课后服务,形成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社会参与的“榜样教育”课程体系,通过“以文育人”“以行育人”“以评育人”的方式,努力实现培养“阳光向上,高雅卓见”的高小学子的育人目标。

图1:“榜样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图

一、以文育人:依托文本,提升对榜样的认知

1.深入文本,建立榜样资源库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传统榜样,除此之外,其他学科教材、课外书等也有很多榜样人物。发挥各教研组力量,梳理每个年级各类文本中的优秀榜样,建立年级榜样资源库。

2.结合文本,走近喜欢的榜样

利用榜样库中的资源,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用各种形式走近榜样。一二年级做一份榜样人物介绍卡;三四年级开展“讲讲榜样故事”活动;五六年级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榜样的思维导图。

图2: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走近喜欢的榜样

二、以行育人:活动促进,传承榜样精神 

1.开展榜样主题活动

学校依托课后服务,在校内外开展“我和榜样有约”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学习榜样事例,让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表1:“我和榜样有约”主题活动安排表

(1) 校内开设“我和榜样有约”托管活动

表2:“我和榜样有约”托管活动表

校内课后托管服务第一阶段以完成各科的书面作业为主,第二阶段的拓展时间学校开展“我和榜样有约”活动内容的学习。集结音乐、书法、体育、科学和美术教研组的力量进行备课,将各学科中榜样教育的内容统筹整合成“我和榜样有约”活动,实现学科拓展教学和育人的融合。因部分学科任职教师的人数有限,课程采用线上直播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的实施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安排固定周次课程内容为了解榜样的故事,在各教研组集体备课后,可以由托管老师进行授课。其他周次为实践活动,相应专职教师借助数字化平台进行线上授课,托管老师进行线下辅助指导。

(2)校外开展“我和榜样有约”拓展活动

表3: “我与榜样有约”校外系列活动安排表

学校通过数字化评价平台发起“我与榜样有约”课外系列活动,学生参与活动后,就能够获得相对应的章。

图3:学生参加“学雷锋,好事随手做”和“饮水思源,不忘革命先烈”活动

2.家校社协同,为活动提供保障

(1)父母言传身教,树立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初最好的榜样,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带给孩子正面的影响。根据孩子的性别差异和个性差异,帮助他们寻找适合的榜样。淡化应试教育模式,积极配合学校引导孩子践行榜样活动,借助榜样的力量,培养孩子的耐挫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起自己的理想。

(2)社会推波助澜,迸发榜样能量

学校周边的社区、相关部门发挥好监督引导作用,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为学生活动提供多种榜样资源。

宁波被誉为“奥运冠军之城”,奥运冠军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宁波也是全国有名的“院士之乡”,有122位院士,排名全国第一。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优秀榜样,如平凡接地气的基层好人等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源。社会各部门给予学校支持,帮助学校联系榜样资源,请榜样进校园,让学生与身边的榜样面对面。

三、以评育人:温情评价,正视榜样的价值观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榜样教育是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课程,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评价作用,从多个渠道,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方式展开评价,从而形成育人合力。

2.评价方法多样化

学生:在参与学习榜样的活动过程中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家长:在陪伴孩子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对孩子的成长变化给予指导、评价和寄语。

学校:个性化展示和综合评价相结合。个性化展示:学校搭建多种平台展示学生在“我和榜样有约”主题活动中的学习成果;数字化综合评价:校内“我和榜样有约”托管活动中,班主任将学生进行每月一评价,期末总评价。校外,学生每月参加完一次“我与榜样有约”系列活动后,经班主任审核就能点亮一个章。学期末,结合学生在校内托管和校外活动的评价,进而评选出“高小榜样少年”的荣誉称号。

图4:学生参加校外活动后点亮“奉献章”和“传承章”

社会:社会工作人员对学生参加的活动给予指导和综合评价。

3.评价过程持续化

校内活动每个月的评价,校外每次活动后的评价,都是对学生持续的动态评价。持续化的评价具有发展性,发现学生的收获与不足,更好地提高榜样教育的效果。

榜样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在丰富课后服务内容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实现了教学、育人和社会价值的融合,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打造了全新的家校社育人体系,助力“双减”从有到优。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