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双减动态
镇海区以做优“科学家之乡”品牌为抓手 全面强化小学科学素养培育基础篇

2023年以来,为深入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镇海区充分利用“院士之乡”人文传统和地处甬江科创区的区位优势,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提升师资水平、丰富学校学科设置、拓展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路径等方式,做优“科学家之乡”育人品牌基础篇。2023年,鲲池小学学生团队在DI全国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中斩获科技类挑战B项目一等奖,一名学生获品学兼优奖(全国仅2名),一名学生获全面发展奖(全国仅20名);在第三届浙江省中小学生科技创新作文大赛中,该区共24名小学生获奖,获评优秀组织奖,系全市唯一。

一、以制度为基础,强化前期顶层方案设计

一是全面调研清底数。对全区23所小学、80余名小学科学教师进行深入调研,梳理发现小学科学教师师资水平有待提升、科学教育内容有待加强等问题,形成调研报告,并基于区域现实情况制定《镇海区“科学家之乡”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多方协同强组织。由区教育局牵头成立“科学家之乡”打造领导小组,加强统一领导和组织工作,联合区科技局、区内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等多方力量,优化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各学校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推动相关工作落地落实。

三是单列经费强保障。将“科学家之乡”打造相关项目建设、师资培养、学科活动等经费列入每年教育经费预算。同时,单列专项经费,以学校自主发展项目申报形式支持学校发展特色科学教育品牌。2024年,安排约100万元经费预算用于“科学家之乡”打造,安排约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学校自主探索“小小科学家”培育实践。

二、以师资为保障,提升学校科学教育水平

一是开展教师交流提升师资水平。由区内鲲池小学、蛟川书院等科学领军学校名优教师担任导师,组建科学研修小组,开展日常专业提升教学与研训活动。每周组织开展“雄镇课堂”教学展示,促进区内科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区域科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小学科学教师各类教学研训活动16次,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展示和比武4次。

二是聘任学科专家优化师资结构。聘请区内优秀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的科技工作者担任中小学校科学副校长、科技辅导员等,指导学校制订科学教育发展规划,协助学校加强科学课程设置和师资培训。如,崇正书院在全市率先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名誉校长,聘任6位博士为导师,聘请各科研院所科学家10余人担任科技辅导员,带领学校科学组获评2023年度宁波市先进教研组。

三是组建科普团队引进科教资源。吸纳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等辖区内1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硕博士研究生等资源,同时增加“三长”(农机站长、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力量,组建青少年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科技讲座、广播剧等方式进入校园传播科学知识。截至目前,科普团队已吸纳各领域导师500余人,每年学生参与各类科技讲座活动近1万人次。

三、以学校为载体,丰富科学素养提升路径

一是鼓励自主发展培育学校特色科教品牌。鼓励区内各学校找准本校资源优势,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创新课程和活动,不断扩大学生参与面,打造富有辨识度的学科创新品牌。截至目前,已打造鲲池小学的DI(创新思维)课程、蛟川中心学校的科技体育、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的科幻画、实验小学的机器人竞赛等特色品牌,并取得不菲成绩,如,鲲池小学学生团队连续获得2023年和2024年全国青少年DI竞赛科技类挑战项目一等奖,实验小学学生团队获2023年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一等奖。

二是搭建科创能力展示平台提升教学趣味。每年由区教育部门组织开展“小小科学家”嘉年华、校园科技节、创客、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比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科学创新能力的平台。如,在区首届“小小科学家”嘉年华活动上,1300多名小学生参与了学科素养大比拼、志向主题故事荟、科创征文大交流、科技体育挑战赛、科学家进校园等活动。2023年,全区共有3万余名小学生参加了各类科技展示活动及比赛。

三是加强校社联动丰富学生科技研学渠道。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公司等校外优质教育资源,联合建立科创实践基地和科学教育基地,开展小学生“未来科学家”科技夏令营研学等活动。同时,利用该区特有的学生课后“学伴小组”形式,设置研学点位,规划研学路线,供学生在假期结伴开展自主研学。截至目前,该区9所小学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公司等结对建立校外科学教育基地,建成3家校外青少年科创实践基地,已发布国科大宁波材料学院等8个科学主题“学伴小组”研学点,并推出特色“科普研学路线”,每年有1万余名小学生参加科学类研学活动。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