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版>资讯>教育新闻

打造“共富工坊”:“高校院系联村”播下“乡创种子”

作者: 来源: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日期:2024-5-17


    

LOCAL1715674193896DNGDZQT7GU.jpg

徐靜依在直播帶貨。

“我也算是‘新鞍山人’啦!”最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鞍山村的“云上鞍山·共富工坊”迎来了一位“00后”工坊管家助理,名叫徐静依,是来自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接下来,她不仅要负责打理工坊内外各项事务,日常还需帮助村民直播卖货,闲暇之余则再帮村里的农家乐出谋划策。做好这些事,徐静依胸有成竹。

今年寒假,徐静依到鞍山村开展社会实践,在工坊内协助直播带货,首度亮相当天成绩还不赖,这缘于此前她常帮家里网上卖家具。在村民眼里,这位小年轻就是名副其实的“直播达人”,看着她在镜头前游刃有余,渐渐都把自家特色往直播间搬,于是,有时推介民宿下午茶,有时售卖非遗文创产品,有时还会联动景区门票。

徐静依的到来,让工坊的主理人张小晨如虎添翼,着实带来了不少新活力。如何把大学生的奇思妙想,变成推动发展的“智慧宝典”?今年,江北区紧扣省委“新春第一会”提出的全面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三支队伍”建设要求,充分用好共富工坊这一载体,创新实施“高校院系联村”行动,通过校地党组织党建联建、成立大学生乡村实践基地、村庄发展项目合作共育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毕业设计进村、实习实践进村、创新创业进村,也在年轻人心中播下乡村创业的种子。

如今,依靠农家乐起家的鞍山村,已陆续开发出了田园营地、户外徒步、咖啡酒馆等多个农文旅融合新场景,打造了“哇哦安山”“安山人文聚落”“安屿人文民宿”“是啡”“koko生态面包坊”“云上草莓园”六大特色农创品牌,30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创收致富,“直播流量”正加速转化为“共富能量”。同时,依托“导师带学生、学生带农户”的“三级帮带”机制,村里还累计培育了20名既拿得起锄头、又玩得了镜头的“农民主播”。

有了“高校院系联村”这一制度,前不久,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还将村庄搬进毕业设计,并且带着作品到鞍山村路演汇报。“这场写在大地上的毕业作品实践,既打开了鞍山品牌的流量,又基于校地合作新模式,促进了人才和产业的‘双更新’。我们正加速落地路演选出的6个优秀作品,尽快让它们发挥实效。”鞍山村党总支书记邬明忠表示。

据江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江北区将迭代深化“高校院系联村”行动,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对接,打造中外合作交流基地,拓宽外籍学生和教师资源,引导他们在村庄发展、致富经验、资源共享等方面建言献策、贡献智慧,集聚一批有情怀、有技术、有资金的大学生深耕乡村振兴沃土,用好用活大学生这些“鲜活力量”,让他们茁壮成长为乡村共富路上的现代“新农人”,从而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集聚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