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双减动态
创新开发“BEST”课后托管课程 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余姚市现有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在校生11798人,他们中的 95%的学生都是由小学部直升入初中部,如何充分发挥课后服务的育人功能,实现从“课后服务”向“课后育人”提升,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和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他们共同联手,建立校际课后服务协同创新共同体,在课后服务课程资源研发等方面开展共享合作,开发了“BEST”课后托管系列课程(BEST:B (Basic)指基本课程的建构、E(Extensive)指素质拓展课程开发、S(Special)指学校特色课程建构、T 指体育活动的有机融入),凸显小初衔接一体化服务,助力学生成就最好的成长。据统计,2022 学年,这些九年一贯制学校共开设了 53 门以教师特长为基础的班级普及类共享拓展课程、16 门校级精品共享拓展课程、4 门校际共享特色课程,惠及一至九年级学生10000 余人次,学生喜欢率高达 96.28%,得到《学习强国》、《宁波日报》等平台的竞相报道。他们的做法是:

(一)升级基础服务课程。主要是加强各学科基础作业统筹,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努力让学生在校完成全部或大部分作业,切实减轻学生作业的负担。一是强化作业辅导的创新。切实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更新传统辅导模式,探究基础服务质量的提升,强化周三无作业日的真正落实,提倡在基础托管服务中的面批面改制度等,帮助学生提高在校学习效率。二是强化培优补差的落实。依据学生实际学业水平和自身需求开设培优补差服务,为“吃 不饱”的学生扩展学习空间,提升高阶学习品质;对“吃不下”的学生进行补差补缺,开展爱心辅导和答疑,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三是强化教师管理的创新。不同班级的主管教师创新统筹,聚焦管理班级的作业任务量,避免各管各、自管自,督促学生基础作业的完成,保证学生在校的作业效率,协同达成学生作业的“不回家”。

(二)升级素质拓展课程。遵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立足学生九年一贯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力求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尽量提升拓展服务内容的多样性、融合性和趣味性,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一是调节身心的体质健康活动(T)。学校在课后服务时间段专门为课后托管编排了健美操和乒乓操,通过有节奏的旋律律动,以期让学生达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劳逸结合,调节身心的目的。二是体现多元的班级兴趣课程(E)。面向校内各班开设兴趣培养课程群,教师根据自身特长,申报兴趣拓展课程,为学生创设更为适宜的成长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机会、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三是面向特长生的校际精品课程。充分发挥小初衔接一体化效应,凸显学生特长优势,依托“课后服务共同体”这一平台开展“网上选课、网上走班”服务,通过在线抢报的形式,充分融合校内外专业教师优势,为学校打造精品拓展课程样板。

(三)升级校本特色课程。基于九年一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据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特点,针对学生“小众化”的特长生需求,聘请校内外专业教师参与服务,主要特色课程为书法、心理、乒乓和阳明拓展课程系列。特色课程的特点是,一是基于校本课程开发,课程配有系统的教材和一体化的课程实施体系,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一系列课程实施规范,并与学校特色文化融为一体。二是基于游园活动体验,发挥九年一贯制小升初衔接特色课程的探索与开发优势,凸显学生小初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成长特点,在课程实施中设立九年一贯发展的细化目标,融合年度游园体验活动,实现学生九年可持续发展。

在“BEST”课后托管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这些学校有效破解了学校资源相对不足和家校社联系不紧密的难题,构建了多方协同的良好局面,为新时代背景下学校课程创新建设擘画了崭新的蓝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