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当下作业仍存在的目标窄化、功能弱化、内容简化、思维浅化、形式僵化等问题,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以语文学科为试点,以作业的成长立意撬动学与教方式的变革,将部分作业设计为素养导向下的项目化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其中的“关键进程”和“重要历程”,促进语文课程由“教程”向“学程”的转化,让学生实现从经历到经验,从知识到智慧品性的发展,让作业实实在在地承担起课程育人的责任,在减轻作业负担的同时实现师生的成长。
一、三维构划“成长意义”,重新雕刻作业价值
成长立意的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将作业置于课程视域下进行研究与开发,从目标、内容、过程三个维度构划作业的“成长意义”,使作业成为具有成长意义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探究、创造的载体与心智成长的通道。
1.设定作业目标,构建课程视域下的素养目标
项目化作业从课程视域定位作业目标,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列的九条总目标中厘析出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实现的课程目标,作为作业的“素养目标”,让作业聚焦成长旨向,使作业旗帜鲜明地承担起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责任。

2.组元作业内容,形成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内容组块
在语文核心素养的统领下,梳理《课标》的六大“学习任务群”,提取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全实现的部分,根据任务的基本形式,整合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阅读与交流表达”“跨学科学习”三个板块,形成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内容组块,使语文作业真正成为学生与真实世界联结的通道,服务生活、勾连世界、面向未来。基本组块结构如下:
3.导入学程概念,搭建学程思维模型
学程,即学习过程,将作业过程作为学习过程来展开。通过任务创新,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依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突出“关键进程”和“重要历程”(如图1),构建起以综合性、探究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有目标有序列的学习化活动,再精准把握学生学习的思路、方式和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学程思维模型”(见图2),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进阶,促进社会情感的不断丰富与发展。


上述三个维度的构划,以学生的个体经验和学科知识为基础,激活学习与真实生活的联系,实现了作业从知识巩固到全面育人的深度变革。
二、智慧推进学习过程,着力培育主体成长
学程概念的导入使作业过程充满智慧含量的技术观照、动态观照和情意观照,使得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得以复归与彰显,整个学习过程伴随着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升华。
1.完整过程的专业规划:导引学生的知识能力进阶与思维发展
完整过程的专业规划,即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把握学生学习的思路、方式和逻辑,系统预设作业任务,形成有流程引领,有方法指导,有资源支持,有个性化提示的学习蓝图。教师站在学生视角,以作业目标为统领,逆推达成目标的学习路径,将作业目标转化为呼应高阶认知策略应用的实践任务群,持续推进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任务实践中实现深度学习,获得知识能力进阶、思维发展和素养内生。以《“印象鲁迅 向大先生致敬”项目化作业》为例(见图3)。

2.关键进程的动态把握: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与心智成长
关键进程是影响学习进阶的重要支点和紧要节点。学程思维模型设定了项目化作业最基础的关键进程。但关键进程并不完全在预设之中,需要在设计时动态观照,在实施时动态把握。作业实施过程中,教师动态把握学生学习的关键进程,提供技术性的方法资源、情境性的社会资源、示范性的成果资源等支持,帮助学生突破瓶颈,走出高原区。
3.重要历程的情意观照:实现学生必备品格的塑造与社会情感的丰富
重要历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的经历、体验与感受,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塑造个体的必备品格。在学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敏感地关注到一些特别的事件、难忘的时刻、新鲜的经历,运用合适的方法手段,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那些积极、正向、美好的品格在学生的心里生根拔节。将评价嵌入学程,激发学习动力,点燃与呵护学生学习情感的。强化成果的体验性、创造性、深刻性和多样性,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发展更为丰富多元的社会情感。
在整体规划、动态把握、情意观照的作业过程中,学生的成长动能被深度激活。据千份学生调查问卷反映,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大幅提升学生作业兴趣和品质的同时,让学生深入探究了外部世界,丰富了社会情感,实现了成长意义。

图4 学生调查问卷数据整理
三、荟集推广研究成果,专业赋能教师成长
1.构建研修路径,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为“卷入”全体教师,区域构建了“自上而下,以点带面”的指导路径(如下图):区教研员——区域骨干教师——各校教研组长——全体一线教师,形成“校校有人研,校校有人带”的区域“共研”局面,全面提升区域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2.建立共享作业库,带动区域作业质量提升
区域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优秀作业案例汇编,形成了《作业是成长的旅行——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创意学程设计34例》的成果集,通过云平台、公众号等分享,为作业的进一步发展变革提供崭新样态,促进区域作业设计质量整体提升。
3.开展作业主题系列教研,促进区域教研的结构转型
将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作为当下语文教研的重要内容来助推区域教研发展,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形成了课例研究与作例研究同步共进,教学研究与课程研究相互支撑的区域教研形态,促进了教学研究的结构转型,形成了以作业的变革撬动学与教方式的变革的教研势态,为全区作业改革提供了新动力。
作业关注成长的课程育人理念,也实现了教师对作业系统全面的理解与建构,让作业设计成为教师的专业自觉,并从作业设计迁移延伸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从作业设计能力的提升走向专业全面发展。

图6 近两年研究团队专业成长数据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