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版>资讯>教育新闻

职校生成了准博士生!宁波董同学,好样的

作者: 来源:宁波市教育局官微“宁波教育” 日期:2024-3-14


    

三年前,他从一名鄞州职教中心学生,一路攀登,成为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三年后,他继续攀高,收到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录取信息,成了一名准博士生。

从当年的职校生,到如今研究职业教育的准博士生,董可雷以自己的努力,成为母校老师及学弟、学妹们口中的榜样。

640.jpeg

董可雷曾是鄞州职教中心13级机电1班的学生,他以优异的成绩直接考入中国计量大学,攻读工学学士学位,这些年,他始终活跃在职业教育的科研一线,考取硕士、申请博士,成了他职业生涯发展的一部分。

翻阅董可雷在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收获的奖状之多,让人很难想到,这是10年前中考时以6分之差,与普高失之交臂,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但又何尝不是“因材施教”理念,在不同学生身上的充分彰显呢?

发表论文7篇,参与课题13项,竞赛获奖30余项,获国家级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这是董可雷研究生阶段,在企业实习3个月、在中职当了6个月专任教师的情况下,取得的优秀成绩。最近,他又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毕业生。

“在我心中,职业教育是一种偏向于技术的教育,职高和普高相比,只是方向不同,并不存在高低之分,让职业教育得到更多人的尊重,需要更多人为之付出努力。”董可雷这样解读自己考职业教育方向研究生的初衷,他说考研是基于他对未来人生的规划和追求。

640 (1).jpeg

“每个人的特长不同,而教育要做的应是‘因材施教’,要为每一位孩子提供适合自己的、更加个性化的教育。”硕士研究生的三年里,董可雷跟着导师研究,怎样的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未来产业变化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甚至培养出现场工程师。

“现场工程师是面对生产一线能解决突发问题的人才,这不是一个客观的分数能够代表的,需要到工作岗位上去亲身经历。”而想要实现这样的育人目标,有必要对职业教育的课程、教材和教学做全方位的改革。所以,董可雷给自己确定的博士生阶段的研究方向,正是职业教育的评价改革。

10年的学习研究是他不断爬坡过坎的过程。从高中的机电专业,到本科的机械自动化,到研究生阶段转向文科。董可雷表示,转型的过程是痛苦的,但转过去对自己会很有帮助。

如今,华东师范大学这所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顶尖学府,正等待董可雷去继续攀登学术的高峰。

董可雷的事迹引来网友纷纷点赞让我们一起,为董可雷加油!期待他继续攀登高峰!

640 (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