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输出中华文化已经成为大趋势。作为基础教学段的小学英语教学也应该实行用英语的语言外壳装中华文化之“魂”的策略,让英语学习也成为立德树人的主战场,文化自信的主路径和文化逆跨的主方式,做到文化与语言学习的两不误。 “双减”背景下,做好中华文化内容增量,但学生整体负担不增,首先要在顶层设计上植入“爱国情怀”“处世价值”“人格修养”的价值观念;在培养目标上,确立以涵养学生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英语核心素养为旨归的课程目标;在内容选择上,整合融入包含文化常识、传统节日、传统艺术、神话故事的“人文味”,展示新四大发明、天宫寻梦、人工智能的“时尚味”,蕴含宁波人文典故、特色地标、地域美食的“乡土味”等中华文化“三味”元素;在课程实施上,以英语课堂为主阵地,依托特色托管课程、主题实践活动、校际研学项目,建构基于大主题、大单元、大情境的中华文化融入小学英语的教学体系;在教学方式上,运用增补、迁移、对比等方法建构多样态学习支架;在教学评价上,采取全息化评价、多样式互评和多样态展评等评价策略,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引导功能,以评促优。 一、三径:中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多维指导 1.立足学科课堂打造中华文化学习主阵地 通过对教材文化元素的梳理,结合各册话题、单元、模块,科学融入人文味、时尚味和乡土味等“三味”中华优秀文化元素,并以话题为引领打破各册壁垒做到横向联动、纵向延伸、螺旋滚动、融会贯通,打造多维度、立体式文化课堂。同时,开展与美术、体育和综合实践等学科的有机衔接、协同配合,共同促进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依托第二课堂奏响中华文化学习主旋律 丰富校内外实践活动,开展以“Hello, world!This is China!”为主题的英语节活动;艺术节上,学生用尝试英语唱红歌、演经典戏剧、展示传统艺术;美食节中,学生制作英语美食招牌、介绍宁波传统美食;旅游日期间,学生用英语介绍鼓楼的历史、特色及经典小吃;课后托管时,开设英语阅读社团“Wonderful China”,英语唐诗诵读社“Tang Poetry Club”,英语宁波民间故事会“Folk Story Club”。通过多元载体,为学生创造了解和体验文化的机会,享受中华文化探究活动、提升英语表达中华文化的能力。 3.开发校际研学打造中华文化传播主项目 我校与新西兰丘吉尔公园学校是姊妹学校,每年开展三次空中“跨国课堂”,向新西兰小朋友介绍中华传统文化。每年暑假,结对学生赴新西兰开展为期一周的研学活动,并根据研学清单,完成与新西兰朋友体验中华文化的四项任务。同时,将学习成果进行归纳和整理,以照片、微电影、PPT、随笔等形式展示,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二、三式:中华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学法创新 1.增补式扩充中华文化新内容 以教材单元主题为依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系统增加补充中华文化内容。如六年级上册中秋节单元,教师增加了中国农历相关知识、中秋习俗活动、特色食物、中秋诗词的音译版、《嫦娥奔月》英文绘本,做到语言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 2.迁移式表达中华文化新说法 对同类、相近或相异的文化要有敏感性,适时迁移,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如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为“今昔对比”,在学习了解我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基础上,创设与现代科技创造相关联的情境,进行迁移。 3.对比式发现中华文化新高度 中西方文化发展的路径各具特色,导致中西方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念迥然不同。教师要跳出文化惯性,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学习。通过文化比较,发现中华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优越性和独特性。 三、三评:中华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评价激励 1.全息化评价,形成“以道通文”的教学新格局 关注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指向“文化要素”和“语言要素”的双重评价,将内隐的文化学习通过表现性学习加以外化,实现用英语之“道”承载、贯通中华之“文”。在评价过程中,记录学生典型表现,注重全面和全程。 2.多形式互评,形成“同频共振”的教学新样态 设计“互联网+”“幸运留言人”“校英语之星”等多种评价形式,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之江汇”智慧教育平台开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作品推送。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3.多样态展评,形成“学以致用”的教学新高度 充分利用校园、LED屏、节日活动、研学实践等,展示学生的手抄报、思维导图、自制绘本,在传统节日、研学活动、双语阅读节、美食节等活动中,设置“传统美食推荐员”“特色景点小导游”“传统节日宣讲员”“传统故事演讲员”等岗位开展用英语宣传传统文化知识的实践活动。 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英语教学的全面推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喜爱热度持续 上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能力初步形成学生走出英语课本狭隘的知识空间,突破了单向的“跨”向英语文化情境的局限,让英语学习成为文化“逆跨”的主方式。学校的英语特色进一步提升,英语教研组被评为省先进教研组、市新锐团队,英语文化特色分别被宁波日报、宁波晚报、现代金报等媒体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