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正是新春团圆年,在宁波各大高校的校园内,有一批后勤工作人员,仍然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守护着留校师生。
林仁娣:年夜饭张罗好,这个年才叫“好”
这个春节,52岁的林仁娣依然坚守宁波大学后勤岗位,每天一大早就准时来到有思餐厅开始忙碌。作为餐厅领班,她要带领20多位同事在很短时间内收拾台面,完成洗菜、切菜、分餐、打餐等工作。
春节期间,宁大本部仅有思餐厅开放,为留校的300余名师生提供餐饮服务。
林仁娣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
留校过年的师生不多,但年味儿不能淡。忙碌之余,林仁娣和同事们挂上火红的中国结和红灯笼,把餐厅布置得温馨喜庆。除夕当天,宁大免费为师生提供年夜饭套餐。套餐有两种,一种是北方特色年夜饭:家烧牛排、酱带鱼、香酥鸭、煎饺。一种是南方特色:清蒸白蟹、白斩鸡、桂花大汤圆,满足师生不同口味需求。
其实,不只是春节,整个寒假林仁娣都要值守岗位。“家在外地的同事们回老家过个团圆年,我是宁波人,家就在宁大附近,春节值守我没关系。”林仁娣说的“没关系”,也是对工作的热爱。
1999年,26岁的林仁娣来到宁大后勤工作,一直勤恳负责。从开餐到用餐结束,她要调度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做好服务。时间长了,她脑海里有个“业务流程单”,什么时候开餐,什么时间是用餐高峰,哪个位置可能人手紧缺,哪个地方要搭把手……她是前厅的总调度,也是“自由人”,哪里需要就“顶岗”哪里,保证供餐平稳有序。
春节期间,尤其是年夜饭不能和家人团聚,林仁娣并不觉得遗憾,她说:“时间长习惯了,家人也理解。我自己早把餐厅当家,留校师生的年夜饭张罗好了,这个年才算好!”
何琦:每天巡查校园,我年轻我顶上
除了餐厅供应,寒假期间学校的水电也不能停。37岁的何琦是宁大后勤维修与水电服务中心比较年轻的员工,这个春节他“顶”上去,除夕夜他值班。
维修与水电服务中心保障宁波大学东区、西区、北区160多万平方米的水电供应。全校30多个配电房,每天早上,何琦骑上电瓶车巡查配电房,检查消防设备等,夜幕降临后,何琦还要再花上两个小时巡查,看看路灯有无通电、是否损坏等。每天早晚两次巡查,是何琦的常规工作,接线维修才是“重点”。
何琦记录设备运行情况。
据了解,宁大维修与水电服务中心需24小时值班,日均接到报修咨询10余条。水电工就像医生,接线后立即实地勘查,对设备与线路逐一排查,寻找“病因”。“这是小问题,半小时就能解决,因为线路老化造成的停电,就得重新布线,修修要一两个小时。”正在一旁检修的何琦说。
作为宁大维修与水电服务中心的年轻员工,何琦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能力。今年1月19日,他与同事共同参加第七届浙江省高校后勤物业服务人员技能大赛,同工种竞技,备战与比赛让何琦的业务能力得到锻炼。比赛结束,他立即马不停蹄回到岗位,投入寒假值守工作中。
“我家在江北,离学校近,正月里正是人手紧缺的时候,我是年轻人,理应顶上去。”何琦说。
包建霞:看着学生们就像看到自家孩子
“新年好!您好,请问您找谁?有预约吗?”正值新春佳节,在浙江万里学院西门岗,安保员包建霞面带微笑向来客询问道。在得到来客答复后,她在登记簿上做好记录,打开栏杆请他们进校。
这个春节的正月初一到初七,包建霞都要坚守在学校西门门岗。“我们每天三班岗,这几天我值早班,每天早上7:20到下午3:30。”包建霞介绍道。
包建霞在给访客做登记。
寒假的校园特别静谧,今年该校有220余名大学生因为实习、科研而留校,春节这几天,进出学校的师生愈发少了,但包建霞和同事们的工作还是一样,安保、食堂、宿管、维修……
老家河南的包建霞,在6年前来到浙江万里学院从事后勤工作,她先是做巡逻岗,两年后换到学校西门执勤。
“我喜欢这个岗位!看到这些青春洋溢的大学生,很能感受到大家的蓬勃朝气。”看着大学生们进进出出,包建霞会微笑着点头打招呼,“这些大学生和我孩子年纪相仿,看着他们就像是自己孩子一样。”熟悉之后,有同学远远地喊她“阿姨”,甚至还有大学生喊她“姐姐”,出生于1978年的她虽然有点哭笑不得,但也都笑着回应了。因为工作负责,热情细致,她在2022年被学校聘为生活思政导师。
“这几天我感到很温暖,进出的师生和来客第一句话都是问候新年好,都特别热情!”万家灯火,默默守护校园的她满怀感恩之情,“值完这几天班,我就要带着宁波校园的温暖,回河南过节去了!”
校园里的年味儿,有种别样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