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2024年“共富杯”宁波市终身教育乡村振兴技能大赛在宁波报业传媒大厦举行闭幕式,持续近2个月的大赛精彩落幕。
大赛从10月下旬拉开序幕,设立了创意靓村、短视频秀村、直播带村三个赛项,吸引了来自高等院校组、职成协同组与对口协作组三个组别的273组团队、1000余人参赛,宣传村庄200余个,视频点赞量227664次,视频播放93498次。此次大赛由宁波市教育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化广电旅游局和宁波日报社联合主办,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承办。“大赛彰显了多部门协同合作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定决心,精准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将教育资源与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紧密对接,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关注乡村、走进乡村、建设乡村,不仅是一场技能的竞赛,更是一次教育服务乡村的生动实践。”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付娴表示。
搭建舞台,彰显教育服务乡村的强大力量
参与大赛的273组团队成员深入乡村,了解乡村的现状与需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创新思维,为乡村振兴擘画未来,为共同富裕“赋能加持”,彰显了教育服务乡村的强大力量。
参与“创意靓村”赛项的50个作品,对40多个村庄进行创意策划,旨在解决乡村振兴实践的真问题,在乡村播撒智慧的种子,让知识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乡村的每一寸土地。参与“短视频秀村”赛项的成员聚焦100多个乡村,深挖乡土文化,创作出的160个作品精彩纷呈,促进了乡村农文旅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激发着乡村创新和创业活力。63支团队在“直播带村”赛项中,深入乡村的田间地头、农舍工坊,共推乡村美景、美食,有力地见证了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同时,也为培养本土直播力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直播品牌贡献着力量。
紧贴时代,展现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大赛产生了一、二、三等奖共163个奖项,获奖作品智慧与创意交织,从不同角度展示乡村的特色非遗、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建筑特色、特色产业、民俗文化等乡村振兴成果,提升了乡村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闭幕式现场,29支获得一等奖的团队亮相。其中,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锦书‘榧’来 溪畔花开”、宁波工程学院“全域大景区视阈下凤浦岙文旅主题村庄建设方案”、奉化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奉化区溪口镇成人学校“从绿化到美化 三十六湾弯道超车”、鄞州区横溪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云野徐村创意策划书”等6个项目获得“创意靓村”赛项一等奖;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山海茅洋·蟹钳港”、奉化区溪口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穿越东山”等16个项目获得“短视频秀村”赛项一等奖;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烟火梁弄映乡情”、海曙区鄞江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浙江商业技师学院的“古韵今风·建岙行”等7个项目获得“直播带村”赛项一等奖。获得“短视频秀村”赛项一等奖的《彭桥村的“数字”12小时》,以一天的9个片段,展现彭桥村的美好数字生活,勾勒出一幅数字兴业、数字治村、数字惠民的美丽画卷,项目负责人、慈溪市横河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校长阮迪女感言,职成协同赋能乡村数智,将幸福变得触手可及。由四川大凉山盐源县3名在甬学生组成甬盐筑梦队获得“直播带村”对口协作组一等奖。“通过两地联动直播助农,展示了盐源白杨沟水果满园的场景,带动了村子的苹果销售,推动村民增收,效果不错。”来自宁波经贸学校的指导老师李晨点赞道。
产教融合,催生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样板
大赛还评选出优秀组织奖,由鄞州区教育局和北仑区教育局获得。
比赛成功汇聚教育优势资源,对接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催生了“校村合作、助推共富”等合作新模式,为产教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生动样板。
现场,奉化区大堰成校、锦屏成校和大堰镇湖边桥村代表分享了去年签约合作后,一年以来边远宁静小山村的蝶变。“成校团队深入挖掘我们村藏在‘深闺’中的资源,帮我们建立了兰花基地和豆腐工坊,引进培育兰花新品种、推动卤水豆腐从传统制作到产品量化、标准化,还进行兰花栽培技术培训、开展乡村技艺比赛等活动,设立了‘村社共富直通车’销售模式,让村里环境更好了、游客更多了,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收入增加了,村子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湖边桥村党支部书记王安君开心地表示。
今年通过大赛,又催生了4组新的乡村振兴校村合作项目。现场,奉化区溪口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与溪口镇三十六湾村、鄞州区横溪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与横溪镇吴徐村、江北区社区教育学院与慈城镇半浦村、奉化区社区学院与锦屏街道溪岙村进行了合作签约。
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飞表示,本次大赛以训促赛、以赛强技,积极发挥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在推进农村产业振兴、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作用,打造了职成协同服务乡村振兴的“宁波模式”。希望宁波终身教育持续赋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探索开展学习型乡村建设,创新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支持、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