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容平 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技师学院应用设计系教师
目前,宁波各中小学至少配备了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另外还有若干持心理学A证、B证、c证的老师,可以看到心理健康教育投入力度和规模在逐年扩大,但资源仍然有限。这项工作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他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研究加强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民政、卫健委、妇联、慈善等多方协同构建服务平台,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绿色通道”,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有效的转介和治疗。
吕琴 宁波市人大代表、江北区洪塘街道望江社区党支部书记
家庭教育不能缺位,父母需要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和引导。望江社区正打造家庭友好社区,希望能促进社区、学校和家庭三者合力,更好地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在此之前,望江社区也做了一些尝试,如开设“宝妈俱乐部”“望父敬子”等活动,量身定制育儿课程,在社区树立一批榜样,推动“家校社”三方联动。
她还提出了引进“学校社工”,有效补充学校师资。驻校社工服务项目是由宁波市慈善总会卓铭青少年心理健康慈善基金发起的,首家试点学校就在宁波市洪塘中学。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一方面可以为在校教师提供心理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协助学校老师,开展个案辅导、智慧家长课堂等,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王子瑜 宁波市政协委员、海尔施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在当前这个转型期,整个社会都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在校时间很长,每天接触最多的除了同学,就是老师。但如果把预防的压力全部转嫁到学校,靠班主任、心理老师“盯”,老师们的压力显然很大。孩子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容易被忽视,所以各方合力十分重要。
学校可以联合心理学会等民间协会和组织,不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健康产业相关从业人员在资质认定的时候,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把进校志愿服务时长纳入考核,激励社会上更多的人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