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教育新闻>本地信息
2024年1月学考选考结束 做不做“六边形战士”?听听老师们怎么说

考生走进考场。
考生走出考场。

1月8日中午11:00,随着外语科目结束的铃声响起,202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和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简称选考)结束。

此次宁波有7.1万余名考生赴考,对于高三生来说,因为选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被称之为高考首考。另外,首考成绩对于“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强基计划”招生报考也有一定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结束了这场首考,对于高三生来说,他们紧接着面临的问题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可以放科?下学期要不要当“六边形战士”?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李臻/文 张培坚/摄

宁波7.1万余名考生参加

宁波设有42个考点,共有7.1万余名考生报名参加。

1月6日上午7:00,记者来到效实中学白杨考点。虽然距正式开考还有一个小时,但已有考生陆续来到现场。只听入口处喇叭循环播放着:“各位考生,准备好准考证、身份证有序进场。手机、手环、电子表等不要带入考点,请把手表摘下拿在手上。”

据悉,本次考试对考生及携带物品实行“二次安检制”。首次安检前,考生应将所有与考试无关的物品上交领队教师或家长。考生通过智能安检门后,经封闭通道直达考场。

“这次白杨设置了54个试场,共有1577名学生来这里考试,包括了效实中学东部、白杨两个校区,以及二中、甬江职高、宁外国际部的学生。”在校门口,效实中学副校长黄琪锋向记者介绍道。虽然考生人数众多,但记者看到现场秩序井然。黄琪锋告诉记者:“为避免过于集中,前天我们就提早联系了各个学校,通知学生错时进考场。同时现场安排了多位老师、志愿者为考生指引服务。”

“我们在学校有很多温馨举措为考生加油。比如高一、高二学弟们在学校祝福墙贴明信片为学长加油,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发状元糕鼓励大家,学校还为考生送上福袋、鲜花,寓意着学生越来越棒、充满希望等。”黄琪锋祝福考生旗开得胜、首考顺利!

“今天上午有两场考试,这次二中选考物理的200多名学生,选考政治的有150多人,都会在这里考试。”二中教务处屠建波老师一早就在考点迎候考生了。他告诉记者,同学们准备很充分,“大家都比较有信心。我们一直和同学们说,考试要有平常心,正常发挥就好。哪怕这次没发挥好,还有6月的机会,这场考试是打下基础,不要焦虑。”

“物理+化学”组合增多

和往年相比,2024届高三学生在选择选考科目时有个新变化。2021年底,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新版本的高校招生专业里,一半以上的本科专业,都要求考生选考“物理+化学”,尤其理工农医类考生,基本要求选考这两门。

学生选考哪些科目,和未来选择大学专业息息相关。而在2023届之前,大多理工类专业需要选考物理,而大多农医类专业需要选考化学和生物。

记者从宁波多所高中了解到,这个新变化导致2024届高三生中选择“物化”组合的人数增加,尤其报考化学的人数增幅明显。“以往我们选考化学的是50%左右,但2024届学生中就有70%了。”本市一所重高的老师告诉记者。

但在物理、化学这两门科目中,高手云集,在现有赋分规则下,拿高分的难度就同步提高了。尤其是对中等水平的高三生来说,物化组合在这时就不占优势。有资深教师分析,对于中等水平选了物化组合的学生,最终选考科目的总分反而不如避开这组组合的学生。

应根据自身情况分析

在首考结束之时,高三生并不能松懈,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是否可以放掉一两门科目。如果某门选考科目在首考中取得满意成绩,有些学生会放弃在6月高考时第二次考试机会。这样做,就意味着腾出宝贵时间,可以复习语数等考分更高的学科了。而同时,如果依旧保留三门学考,再加语数外三门科目,在6月高考参加六门考试的,同学们都自嘲地称自己为“六边形战士”。

那么考了几分可以放科?采访中,很多家长都提到网络上的一个说法:如果要报考清北复交浙这些名校,至少要97分;而39所985高校需要95分以上;传统211大学及上特控线的则要90分以上。

对于这个说法,多位资深高中老师并不完全认同,他们给出了更为客观的建议:应该根据学生自身具体情况分析决定是否放科。

“学生决定是否去考第二次,首先要确定的是对自己的基本自我认知。”效实中学教务处余斌主任介绍,“可以和平时的模拟水平做个对比,如果明显偏离自己平时的成绩,就要分析原因,决定是否第二次再去考。”

二中教务处屠建波老师也是建议考生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分析决定。他举例了两种类型的学生情况,比如平时水平较高的学生,这次已经考到95、96分,就不妨放科一两门,留出更多时间准备语、数、外等科目。而如果平时考70几分的同学,这次考了80来分,看起来是超常发挥了,却也不一定要放科,可以再考第二次,因为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采访中,更多的高三老师表示,首考只是短暂的测试,高考的其中一个节点,真正决定性的还在6月那场考试。“如果这次考得不是太满意的同学,更应该及时调整心态,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在最后五个月时间里,有重点地去复习,尤其是要找准自己的增长点,做好时间规划。”

《现代金报》2024年1月9日第A4版:特别关注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