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刚刚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典型案例名单中,宁波有14个案例入选,其中海曙区上榜4个,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其中,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的《“微共体”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与实践》、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工程思维视域下初中科学项目化学习的区域实践》以及海曙区广济中心小学的《培育创新小玩家:玩创相融的次奥蹙额创新教育校本探索》入选典型案例,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的《四式联动以艺育人——五育融合视域下学校艺术课程建设与实施》入选培育案例。 据悉,为回应时代育人新呼唤,应对学校教育新需求,构建课堂教学新样态,多年来,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以“微共体”协同学习为抓手,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把模糊的合作素养具体化、可视化,把“看不清、摸不着”的协同型学习文化培育落到实处。如今,学校已被确定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宁波实验区实验学校和区“微共体”协同学习试点学校,相关经验在国家级、省市区级会议专题分享30余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中交流展示多次。 
海曙外国语学校“微共体”协同学习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则在初中科学中开展了基于工程思维的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索。该实践立足科学课程标准,结合大单元教学,规划连贯完整的项目,形成项目体系;在项目化学习设计中提炼设计要素和路径;在项目化学习的实施中建构“5E”学习模式;提炼培育工程思维的“346”策略;开发信息技术支持性学习工具,获全球未来教育设计二等奖。依托此项目的区域推进,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愈发浓厚,学生课业负担得到减轻,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针对创新教育中“学生创新意识缺乏、教育范式个性缺失、生态支撑薄弱”等问题,海曙区广济中心小学历时14年探索,构建“玩创相融、自主发展”路径,形成了以培养“创新小玩家”为标识的实践样态。学校以培养“创新小玩家”方式构建玩创相融的教育新样态,通过“玩中学,学中创”的闭环融合,实现了创意、方法、态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的系统培育,构建了小学创新教育新范式。通过多年校本探索,如今,广济中心小学已经带动校内外玩创联盟近三十所学校数万学子,形成作品5000余件,获得全国特等奖、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6项,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海曙区广济中心小学 学生合作完成一个显示温度的程序,并成功读取温度 艺术课程核心素养是美育输出推动五育高效运转的不竭能源。五育融合背景下,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以“重塑目标明定位—建设课程润特色—打造品牌寻突破”为路径,围绕目标、内容、教学、活动、评价实施改革;以艺术核心素养为引领,明确“一核六力”教育目标,构建“四式联动”课程实施模式,以集群式内容、体验式教学、项目式活动、动态式评价促进学生艺术见长,全面发展。近五年,学校相关课题获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市第五届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等近20项。近三年,近150人次学生获国家级奖项。 
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学生正在学习古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