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之窗>教育人事>人事信息
师铎·名师专访(九) | 胡庆彪老师访谈录

640 (11).png

胡庆彪,正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市首批名教师,宁波市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验(高中数学)专家组第一、二届成员,曾为华东师范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任象山中学副校长及象山三中校长、书记,第八届、九届象山县政协常委。

写在前面

最初见识胡庆彪老师的人文情怀和诗意文采,是在20年前。

那个夏天,我和宁波教育讲师团一行对贵州黔西南州、黔东南州对口支教。回来后不久,我就在《宁波晚报》上读到《美哉,马岭河》这篇游记。空间视点,移步换景;措辞造句,准确鲜明;拟物摹态,充满想象;对自然之美,深有感悟,全篇洋溢着抒情诗般的激情。我一看作者,居然是象山胡庆彪。一篇堪称范文的游记,居然出自一个数学特级教师之手,令我大感讶异。

5年后,我再次领略了胡庆彪老师的诗人风采。那是在宁波中学为陈守礼老师举办的从教50周年纪念会上,胡庆彪老师郑重其事地拿出一个扇形的长卷,上面是献给陈老先生的长篇七言诗。他用那颇有特色的烟嗓一边朗诵,一边解释——这四句是总结陈老师的“四清心决”,这句“铜肤银发金子心”是形容陈老师的形貌特征的。当时,我在现场,暗自思忖: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能做到吗?结论是,我很惭愧,我做不到。

后来,宁波市特级教师协会要编辑《宁波名师》,我收到了一些名师的稿件,其中就有胡庆彪老师的大作,而且以诗歌居多。譬如,为庆祝他的师父杨象富先生从教60周年写的《丰碑》,句式铺排,气势恢宏,全诗12联24句七言,一韵到底,把杨象富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掌故,悉数写出。那时候,我觉得,胡庆彪老师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更是一个富有激情的诗人!

其实,这样文理兼通的人才,在宁波数学界屡见不鲜。应畏之先生,退休多年,至今笔耕不辍;杨象富先生,熟读鲁迅全集,与我讨论问题,我竟无以言答;张淼先生古诗词功底不浅,他的大作我也曾拜读;郑瑄老师作为数学界的后起之秀,屡有散文佳作见诸报端;即使无甚名号的宁波中学陆巳君老师,也有多篇高质量的散文游记,记述他数学教学之余的行走足印。

这样横跨文理的通才又何尝只限于数学学科?物理特级教师姜水根先生,出国访学,用七言律诗《忆》感喟阿基米德,其颈联写道:“千人持镜镜焚舰,一剑刺君君断魂。”原效实中学校长,后任宁波教研室主任的章才根先生,出身物理专业,居然成为语文教师,写得一手好书法,成为宁波中小学书法资深爱好者。曾为宁波三中校长的物理特级张曦老师,留学日本,出版长篇报告文学《东瀛留学五百天》。化学特级教师的沈兆良老师,曾任宁波教科所所长,亦有多篇散文游记问世。原北仑区教研室主任和英语教研员张曙波老师,赠送我他的散文集《熟江南》,如今他的公众号“云上的时光”,几乎篇篇都是散文精品……

胡庆彪老师仅仅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他们都在朝向科学和艺术交汇的峰顶攀登。指引他们攀登的脚步的,是那些远在天际的耀眼的永恒的星辰。我想到了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苏步青先生的古典诗歌,他曾经和胡庆彪的师父杨象富老师往来酬唱,想到了中国解析数论创始人和开拓者华罗庚那副“三强韩、赵、魏”的对联,更想到了丘成桐先生的古体诗词,杨振宁先生分币两面的著名比喻,想到了地质学家李四光谱写的中国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想到了西南联大理论物理学教授王竹溪编写《汉语大辞典》,想到了能在清华教授物理、数学和心理学课程的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现代音乐学先驱赵元任,想到了“达芬奇式”的全才,一生横跨人文、科学的顾毓琇先生,科学家、数学家、文学家、音乐家、教育家、佛学家,任何一个头衔在他身上,都当之无愧……不过,在这个日趋功利化和单向度的社会里,他们已成为遥远的绝响。

虽然是“绝响”,但毕竟会产生“回响”——时隔多年以后,在宁波,还有一批人,在“专业”之余,不务“正业”,饶有兴致地在人文和科学的交叉地带穿越。这样的穿越和跨界,对于丰盈自身的生命,启迪后学的价值,自不待言。尽管从初识胡庆彪到今天的访谈,已经隔了整整20年。

杏坛岁月

褚树荣(下称“褚”):胡老师好!您知道最初遇到您的时候,我的感觉是什么吗?那时您正在象山三中做校长,跟一般校长给人杀伐决断的感觉不同,您似乎是一介书生。从教师到校长,您能介绍一下您的教育经历吗?

胡庆彪(下称“胡”):1980年1月入职后,先是连续在三所农村中学任教高中数学,每所学校的所教时间都只有半年,中途还去脱产进修了2年。1984年8月,调入象山中学,历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务处副主任、科室主任、副校长等职。在象中一干就是二十年,期间每年都教2个班的数学课,就是在象中的后几年,虽已为学校副校长了,但还是教两个班。对此,我一点都不觉得苦,反而深感自豪。因为我觉得,象中学生是全县学习最优秀的学生,能多教一个班的学生,就多了一份荣幸,套用古人的说法就是“得全县英才而教之,三乐也”。当我正沉醉于这种状态之中时,不料频频受上级领导的“征召”。2003年,县组织部准备调我去象山教育局任职,被我婉拒。2004年上半年,上级又接连三次找我谈话,要我去象山三中当校长。承蒙上级如此器重,我只得去三中赴任了。在象山三中担任了8年的校长兼书记及2年的专任书记。2014年8月,从学校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被石浦镇人民政府邀请到位于该镇的象山二中任教,直至2018年6月退休。退休之后,前期仍在象山二中任教,后期在宁波滨海学校任教,于今年7月二次退休。再别讲台之际,入职时的初心,尽职中的使命,还有那追赶夕阳的愿景,如波推浪涌在心头,于是有了《再别讲台》这首诗:


再别讲台

静静地离开,

正如我轻轻的走来;

双眸朦朦,

揖别神圣的讲台。

弹指一挥四十五载,

脑海浮现熟悉的校牌:

象中、三中、二中,

还有宁波滨海。

带出学子二十届,

炉炉好钢栋梁材。

函授、培训、自学,

源头自有活水来。

骨干、名师、特级,

铭记高处难胜寒。

组长、校长、书记,

勤以补拙,风清月白。

校级、县级、市级,

师徒结对青胜蓝,

教坛丁香花烂漫。

静静的离开,

正如我轻轻的走来;

拭一拭模糊的镜片,

留下了脚印一排排。

640 (13).png

褚:于此可见,您教过重点中学,也还教过普通中学。作为一个教师,您觉得如何处理不同对象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关系?您觉得在普通中学教数学和重点高中教数学,感觉有什么不同?

胡:教育专家林崇德教授有一次去一所学校考察,把该校的一位教同一年级两个平行班老师的两班课都听了,发现两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完全相同。林教授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两班的学生不一样,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理应有区别。而重点中学的学生与普通中学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己有的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更应不同。我认为,教学对象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重点中学的教学难度,应定位在略高于高考之上;普通中学的教学难度,应定位在略高于学考之上。教学难易度不同,教学内容就不全相同了。

学情的不同,则决定了教学策略的不同。根据信息加工的控制点不同,可以将教学策略分为两大类,即替代性策略和生成性策略。替代性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代替学生处理信息,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以及设计教学活动等。这种教学策略更适合于普通中学。生成性策略是指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要控制者,自己形成学习目标,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安排学习活动的顺序、并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风格的学习。教师在此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教学支持。学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学习。这种教学策略更适合于重点中学。当然,普通中学教学策略,有时也要用生成性策略;重点中学教学策略,有时也要用替代性策略。

640 (14).png

褚:我总觉得,从专业角度讲,教师的职业跟其他职业根本的不同是,教书这个行当,是从教书中学会教书的。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在讲台上。于是,有些青年教师,对于在职进修、继续教育,不是很重视。您觉得在职进修对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何作用?你想对现在在职的年轻教师说一些什么?

胡:在职进修,对我的专业成长作用是大的。例如,1992年至1994年,我参加了宁波市特级教师跨区带徒活动,师从著名特级教师杨象富老师,让我走近了杨老师及宁波市的其他几位特级教师。在导师们的言传身教下,自已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在带徒的最后一年,我先是评上了宁波市教坛中坚,后又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

又如,1997年至1999年,我参加了宁波市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导师制培训,两位导师皆为中国数学教学界的泰斗:华东师大的张奠宙教授和浙江教育学院的戴再平教授。在培训期间,我完成的两篇作业(论文)相继在《数学通报》上发表,又凭第三篇作业(论文),得以参加1998年8月在韩国举行的首届东亚地区国际数学教育大会。

再如,2000年10月至12月,我参加了在华东师大举行的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在三个月的培训中,认识了华东师大数学系的全体教授,领略了叶澜、杨福家、顾泠沅等一批大师的风采。他们一场场旁征博引的演讲,使我如沐春风,获益匪浅。他们一个个高山仰止般的存在,却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让我敬爱不已。在培训的后期,我试写了这首《七律》诗,表达了当时的心情:


在华师进修

勤研苦索慎修持,始敢登堂论冲之。

风正自当身作范,识广不可妄言师。

高山仰止何须显,细水长流未必迟。

万法归心还破去,滋兰树蕙启雅思。

次年,根据这次培训的内容与体会,我写了4篇论文,这些论文都在各大刊物上发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职进修,就是使得源头恒有活水来。

我想对在职的年轻教师说:要珍惜每次进修培训的机会,用心地去听、问、想、看、记,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640 (15).png

薪火相传

褚:您说到了宁波特级教师带徒这个传统,这是宁波教育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这里有德高望重的师父,也有像您这样从中受益的徒弟。您当年这个徒弟现在也退休了,但宁波特级带徒仍然在继续。在数学教学领域,我知道杨象富老师在国内很有影响力。您作为他的徒弟,请您介绍一下他的教育艺术。

胡:杨象富老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被他的家乡宁海人誉之为“杨代数”,1981年就被批准为浙江省特级教师,1986年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首届冬令营浙江省领队,1989年被授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1990年参加了全国高考命题,1993年受聘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命题。曾应邀赴复旦、杭大以及天津、西安等地报告讲学百余场。发表教研论文百余篇,多篇获省市一等奖;撰写科普类文章近百篇,参编书籍50余种,其中独著或主编40种,有的三版重印20多次。

投入杨门以来,师父与我面对面交谈数十次,至今不断;向我赠书五十余本,至今不停;彼此书信来往近百封,至今不绝。师父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使命感,将自己长期积累的学识、经验,以及人生感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总结起来,他的教育思想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做教师应该永葆“三心”:良心、爱心、雄心。二是培育学生要具有“三气”:志气、朝气、灵气。三是数学课要达到“三有”:有趣、有用、有效。四是要坚持学足“三余”:学期之余(寒暑假)、周月之余(节假日)、一日之余(深夜凌晨)。

2012年10月5日,师父从教60周年塈八十寿辰座谈会在宁海开元新世纪大酒店举行,约180人参加,可谓群贤毕至,高朋满座。本人有幸被师父指定作为学徒代表发言,在发言中我用这首诗表达了师父的敬仰:


丰碑

---庆贺杨象富老师八十大寿

两袖清风孺子牛,三尺讲台写春秋。

当年人称杨代数,敢为白专搏急流。

良心爱心加雄心,滋兰树蕙不言愁。

志气朝气合灵气,桃李芳香遍五洲。

有趣有用兼有效,指点迷津显身手。

教书读书更著书,用足三余大丰收。

不辱使命省代表,高考命题英名留。

苏老接见传佳话,春华秋实壮志酬。

讲学百场传德艺,师表才情称泰斗。

退休不改春蚕志,杏坛留音一如旧。

曾经沧海横流度,亦赖家庭内贤周。

耄耆不愧焕神容,夕阳美似陈年酒!

640 (16).png

褚:在宁波数学教育界,陈守礼老师可能是讲台生涯最长的一个数学特级教师了。他既做过校长,又有50年的教育经历。记得当初我参加陈守礼老师从教50周年纪念会上,听到您曾写了一首排律送给陈老师。请您结合这首长诗,谈谈他的教育思想。

胡:2008年6月23日下午,宁波中学举行了陈守礼老师课堂教学50周年纪念座谈会,我以学徒代表的身份与会。会上,我献上了这首诗以致贺:


立足课堂承大任

---贺陈守礼老师课堂教学50周年

为有总理南开训,教苑耕耘五十春;

殚精竭虑育桃李,硕果累累皆殊荣。

炼成高艺非朝夕,灯下台上忘昏晨;

立足课堂承大任,四清心诀同行崇:

概念清晰为第一,揭示本质只字中;

思路清新列第二,层层诱导浅入深;

语言清快居第三,饱满宏亮尤传神;

板书清楚是第四,画龙点睛显格风。

铜肤银发金子心,杏坛谁人不识公;

倾囊传教泽晚辈,满腔热血铸师魂!

一首小诗,恐难说清陈守礼老师的教育思想。“立足课堂承大任”有一语双关之意。五十年代,陈守礼老师就读南开大学,是该校著名数学教授吴大任先生的高足。“四清心诀同行崇”,说的是陈守礼老师追忆吴先生的课堂教学艺术,进而把他自己的启发式课堂教学艺术表述为“四清”,即“概念清晰、思路清新、语言清快、板书清楚”。陈守礼老师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正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获得者、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宁波市人民政府督学、宁波中学老校长。50年来,陈守礼老师始终站在学校课堂教学第一线,无怨无悔坚守在中学教学的岗位上,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致力于高中数学教学,致力于宁波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对推进宁波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完满地践行了他已故的南开老校友、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使命。

640 (17).png

褚:宁波的数学名师群体其实在省内是很有影响力的,据说镇海中学的胡明德老师创造了很多教学上的“奇迹”。您作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请介绍一下宁波数学名师这个群体。

胡:我与宁波中学的江一鸣老师,同在2000年被评为浙江省第七批高中数学特级教师。在此之前,我市被评为浙江省高中数学特级教师有:胡明德、陈守礼、杨象富、邵元中、沈瑞初、岑申、许克用、沈宗伊、陈俊屿、邬云德、胡国强、蒋亮、柴盛楣等,他们的教学都各具特色。在以后的几年内被评上高中数学特级的也很多。

我把上述十五人分为三代,第一代是胡明德老师,他是浙江省第一批特级教师、浙江省劳动模范。胡老师颇具传奇色彩。他只读过四年小学,完全靠自学成为教师。五十年代,浙师院有专家慕名来鉴定,结论是胡老师可评定为大学副教授。胡老师长期在镇海中学任教,在教坛上创造了多个奇迹。如他以伯乐般眼光,发现少年天才施展,并悉心指导,使其13岁就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教育业绩曾两次在《浙江日报》整版刊登。

第二代是陈守礼、杨象富、邵元中、沈瑞初、岑申、许克用、沈宗伊和陈俊屿这八位老师。其中以陈守礼、杨象富两位老师最为著名。这两人前面已作了些介绍,这里就只说说许克用老师。许克用老师也是镇海中学的老师。他早在1990年就评为省特级教师了,1993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6年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1998年获省师德楷模奖,1999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许克用老师退休后,一直被镇海中学返聘来负责培养年轻教师。

第三代是邬云德、胡国强、蒋亮、柴盛楣、江一鸣和我了。其中以蒋亮老师为代表。蒋亮老师曾是浙师大数学系讲师,后调入象山教育系统。1998被评为浙江省第六批高中数学特级教师,2000年被评为宁波市首批名教师,曾任象山中学校长、象山教育局副局长。郑瑄老师在《象山三杰》一文中,是这样描述她想象中的蒋亮老师的:“传说中的蒋亮老师高大、俊朗,极其聪明、极富魅力。听说篮球打得好,书教得更好!数学素养了得,是宁波市中学数学界的翘楚。未曾谋面,十分向往。”足见蒋亮老师的知名度极高。

经纶校务

褚:胡老师,目前,很多优秀的学科教师,都做了领导。您也是从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起步,登上领导岗位的。你对“教而优则仕”现象有怎样的理解?

胡:“教而优则仕”源自《论语》中的“学而优则仕”,原文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而且这个“优”,其实指的是“有余力”,整句话是说“做官有余力就进行学习,学习有余力就去做官”。因此,“教而优则仕”,是指教学上游刃有余的教师,再做点行政管理。若从这个角度看,“教而优则仕”是正常的。

优秀教师不只是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有教育思想和人文精神方面的优势。如果这样的教师走上学校或教育部门的管理岗位,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家办学”的理想目标。因此,“教而优则仕”应该提倡。

“教而优”后,未必去“仕”,还可“教而优更优”。如,成了市级优秀教师之后,可向省级优秀教师发展;成了省级优秀教师之后,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专业成长之路,既宽又长,永无尽头。因此,“教而优则仕”不是优秀教师的唯一出路。

优秀教师走上学校的领导岗位后,钻研业务的时间,以及在一线教学的时间,都会减少。这样久而往之,业务水平就不如从前了。所以在“仕”后,要注意不离业务,尤其不离一线。这是“教而优则仕”应该注意的。

褚:不过,也有教书很优秀,但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以后,行政管理水平并不怎么样的名师。您既是特级教师教师,又有长期的校长经历,您觉得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和做一个优秀的校长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胡:确实存在着这种情况。做教师和做校长的不同之处有这样几点:一是工作责任不同。让学生喜欢您的课,喜欢自已的学校,喜欢且善于学习,这是老师的责任。站在社会的角度考虑,把握全局,有思路、有气魄,知人善任,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恰当地处理各种内外关系,为学校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把学校办成远近闻名的好学校,这是校长的责任。

二是知识层面不同:一个优秀老师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一个优秀校长,专业知识未必要精通,但管理方面的知识定要具备。三是服务对象不同:老师管的是学生;校长管的主要是教师,后者比前者的难度大多了。四是言行要求不同:老师有时可以率性而为,学生和同事反而会因你的“率性”,而觉得可信、可交;而校长的言行不可随性放纵,一件小事做过分了,或是稍微哪句话说过头了,都可能引来大的麻烦。

从教师转变为校长之后,要把学校的管理放在工作的重点。学校的管理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称为“人治境界”;第二种境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依法治校,称为“法治境界”;第三种境界,价值追求与文化引领,称为“德治境界”。带领自己的学校走向文化引领境界,应是现代好校长的心愿和追求。

640 (18).png

褚:教育质量,不仅仅是考试质量。一个优秀的办学者,能够带动团队营造学校的文化,当然,这需要时间。如果没有记错了,您做了校长以后,曾经把《论语》等著作推荐为学校教师的必读书目。作为一个数学特级,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您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胡:2004年7月,我去象山三中工作。考虑到三中建校时间只有八年,就对当时三中的学校文化建设作了这样的设想:从文化视角认真研读三中;从人本视角提炼三中的价值观体系;处理好五个关系,即现状和构建的关系、传承和创新的关系、目标和速度的关系、引进和开发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借鉴现已成熟的研究成果,构建三中的文化引领体系。

我对象山三中的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上,以“培养教师的读书习惯,使之成为真正的读书人”为切入口。《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道德和教育主张,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着重大影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全校教师的读书活动,就从人人读《论语》开始。这一活动,对于激发教师们亲近经典、传诵经典的热情,引导教师将日常的阅读与师德建设有效融合,探索学习、思考、实践、研究的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形成“见贤思齐,和而不同”的教师风貌,唤醒每一位教师的生命自觉,坚定“传承师道、立德树人”的信心,提升教师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产生等方面,都具有推动作用。

学校楼宇名称可以折射出一所学校的精神内涵,也是凝聚人心,形成学校整体合力的文化基础。2011年,象山三中搬入了新校区。我把高一教学楼命名为明德楼,意思是要彰显人所具有的光明美德;高二教学楼取名为新民楼,旨在要求学生改掉不好的习惯,具有良好的素养;高三教学楼取名为至善楼,这是要求学生通过三中三年的学习,能够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境界。这三个楼宇的命名都出自《大学》里所讲到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这三个楼名,道出了办学的宗旨: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弃旧迎新,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象山三中的建校时间不长,未把校史馆建起来,成了我的一大遗憾。校史馆不仅仅是陈列校史档案的地方,也是研究与编撰学校历史的机构,具有“存史、育人、沟通”等价值与功能,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我工作了20年的象山中学,已有八十年办学历史,其校史馆就建得很好。我对象中这所在抗日战争中诞生的学校的历史,颇有了解,又很着迷。在象中迎来八十周年校庆的2022年,我写了一首贺诗,概述了象中的历史:


八秩风华正茂

---象中八十周年校庆致贺

前贤兴校不辞劳,

为育英才冒烟硝。

正逢抗日烽火炽,

暂栖古寺和平岙。

师生共庆光复后,

搬迁儒雅领风骚。

一唱雄鸡天下白,

坐落县邑独占鳌。

三迁塔山显恢宏,

得益改革开放好。

励精图治报梓桑,

文科状元誉半岛。

课程改革东风劲,

特色创建换新貌。

百尺竿头再进步,

快马加鞭莫言老。

640 (19).png

数理之美

640 (20).png

褚:我记得杨振宁先生多次提到物理之美,杨象富老师也做过“数学的对称之美”的讲座。就我们这种文科生来说,数学只有难,而没有美。您觉数学美在何处?如何让普通的人认识到数学之美?

胡:人们常在抱怨数学枯燥乏味,难懂难学,有些人甚至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数学真的如此让人讨厌吗?事实上,数学靓丽多姿,光彩照人。数学及其思想方法除了是生产技术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外,它像音乐、绘画、雕塑、诗歌、建筑等艺术作品一样,也充满着美。

数学是用数学符号表达世界规律的,具有抽象性和统一性,故而数学具有简洁美。不论空间形式还是数量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所有数学命题、公式,虽各有个性,却从不相互矛盾;即使条件变了,命题的形式还能通过对称、对偶、对应等手段和谐地变换着,且是那么的协调、对称、有秩序,所以数学具有和谐美、对称美。数学中的某些结论,似乎是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处在无限之中,却蕴含着不可思议的有限性;一些常数,往往有着特殊的魅力,因而也蕴含着特别的美感。正因数学有时候像诗、像画、像音乐,美妙且朦胧,所从数学还具有奇妙美。

褚:数学竟然有这么多美,可惜我未曾领略。但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现代科学体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大多数中学生而言,学习数学是难的。如何学好数学,您对中学生有哪些建议?

胡:我觉得每一节数学课的学习流程,大体是这样的: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回顾→总结。要学好数学,就要走好这个流程中的每一步。预习可知新旧知识联系,有利于掌握新知识。一步登上一个比较高的台阶,有困难,而预习相当于在中间加了一个台阶。听讲有技巧,要听出重点,听出来龙去脉,听出知识的应用技巧。作业前先复习。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刚开始遗忘得较多、较快,以后遗忘得较少。作业前应把当天学的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的记下来,该理解的理解透了,然后才再做作业。学数学,光记住定义、公式和定理没用。只有通过解题(做作业),才能真正领会和学到数学解题方法。做作业时,第一不要边做边翻书;第二不要轻易问别人;第三要有时间限制。只有这样,作业才有实际价值。能把一道题(或是几道题)做出来,必是思考上符合了科学规律。其中,有自觉的、不自觉的甚至歪打正着的。这就需要回顾小结,吸收营养,记住教训。学完了一章(一单元)之后,要及时总结。总结能进一步丰富所学知识。一是盘点知识,使之如数家珍;二是罗列方法,使之了如指掌;三是提炼思想,使之熟记于心;四是广泛联系,使之漫江碧透。

褚:您提到中学生学习数学,有没有这样的老师,名特优的称号都齐全了,但学生不欢迎他的课,以考试来衡量教学效率,也不见得怎么高,甚至学生要求调换老师。您觉得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名特优教师吗?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

胡:这种现象少有,但不是没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名特优的称号都齐全之后,该教师就骄傲自满,不像以前那样认真教书、努力进步了。《改变生命的教学》这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一旦你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停止教学”。名特优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还有个原因,可能是我们的评审名特优教师的条件和标准出了问题。这个评审条件和标准,既是评审中的依据,也是评审外的导向。评审条件和标准过于强调要有课题多少个、论文多少篇,就引导了想往“名特优”方向发展的教师,热衷于写文章、搞科研,于是他们用在写作上的时间多了,而用在教学上的时间少了,自然成了“写”的高手,而不一定是“教”的高手了。我认为,“课上得好,学生成绩提高得快,深受学生欢迎”,应成为评审名特优教师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标准。

我把“不误人子弟”作为工作上的座右铭。你教了之后,学生的成绩不但没有提升上去,反而降下来了,这就是在“误人”,也是学生和家长不喜迎你的根本原因,不管你是什么“名特优教师”。作为教师,要在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的条件下,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这是个永恒的课题。

褚:胡老师,您是宁波市数学名师,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浙江省数学正高,一辈子从事数学教育,请谈谈您的数学教学艺术和思想?

胡:这里给大家分享的,只是我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谈不上是“数学教学艺术和思想”。我认为每一位中学数学教师,要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己任。为此,首先必须认真地学习、理解和执行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教学原则,选用最佳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其次是深层次地研究数学教学规律。如我研究了启发式教学规律,并在教学中形成了自已的启发式教学特点。我还比较重视纠正学生在各种各样的习题解答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在纠错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针对性,二是要有时效性,三是要有策略性,四是要有生成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在校时间的80%以上,是在课堂上度过的,离开了课堂教学,就无实质性的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可言。心思不在课堂上,学生不喜欢你的课堂,就不是什么真正的“名特优教师”。

自然感悟

褚:胡老师,我曾经与您一起到贵州支教,回来后你发表了散文《美哉,马岭河》。您觉得人文素养对于理科教师有什么作用?

胡:我在读高中时,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一直喜欢语文。但后来阴差阳错,做了个数学教师。因为兴趣使然,在数学教与研之外,也经常看一些文史哲方面的书,也偶尔写写诗,写写散文。

我当然记得2003年八月上旬,我随你作为宁波市教育局赴贵州讲师团的一员,在贵州黔东南州和黔西南州讲学支教。支教结束后,在贵州友人盛邀下,我们一起游览了马岭河峡谷。回来后我写了一篇游记《美哉,马岭河峡谷》,在刊物上公开发表,也被象中的一位语文老师作为了如何写游记的范文,如:

“峡谷两侧,巨崖对峙,峭壁撑云,危峰坠水。嶙峋的山石,垂悬的钟乳,丛生的草木,翻滚的河水,从峡谷深处有层次地显露出来,宛如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卷,由远而近铺展到你的脚下。峡内东侧,矗立着一座高约 200米的巨崖,犹如刀削斧砍一般。灰褐的底色上,一道道橘红、灰白、绛紫、果绿的线条,或粗或细或长或短齐刷刷地在崖壁上竖画下来。乍一望去,好像是直泻在崖壁上的万道霞光,又如是从崖顶垂挂下来的千匹锦缎”。

640 (21).png

我以为,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真、善、美。科学追求真,给人以理性,使人变得理智;艺术追求美,给人以感性,使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善,给人以悟性,使人格健全。这三个方面同时进步,是自古以来贤人追求的目标,也应成为我们当代教师的追求的目标。一个理科教师如能文理交融,课堂教学才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教育学生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深入浅出;与人交往就能豁达开朗,从善如流,做到诙谐幽默、妙语联珠,启迪心智。

褚:在我看来,您就是一个文理兼通的名师,宁波这样的名师是很多的。照理说,理科教师讲究逻辑和理性,但您面对夕阳也会产生诗人般的人生感悟。在您再次退休之际,面对夕阳,回顾自己的人生,想对年轻教师说些什么?

胡:退休之后的某天傍晚,我登上家乡的一座小山顶,看到西边的夕阳,正红彤彤地悬浮在对面的青山之上。此时此刻的我,想起了李商隐的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冒出了以下问题:为何人们把夕阳比作过了花甲之年的老人?夕阳与老人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根据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我写了这样一首诗:


登山观夕阳有感

常将暮年,比之黄昏。

此喻妥否,未曾思忖。

深秋某日,独自登临。

静观日落,感悟顿生。

人之将老,如日西行。

余生苦短,晚霞温馨。

年逾耳顺,回首一生。

往事如昨,岁月峥嵘。

感叹万千,无惊辱宠。

此景此情,几人读懂?

日月轮回,西落东升。

周而复始,无关雨晴。

生命之旅,独道单程。

青丝白发,苦乐并存。

投胎再世,只为忘情。

灵魂之说,尚无实证。

由是看老,无需忧心。

品茶蒔卉,愉己悦人。

湖平波静,淡看红尘。

步履从容,秋月春风。

做一个好老师是每个教师的初心。我觉得要做一个好老师,首先须守“三纲”:一是把学生看大,热爱并尊重每一个学生。二是把同事看高,谋充分之协作,发扬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的精神。三是把教育看重,时时记住教育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命运,也关系着每个教育对象的命运。

要做一个好老师,还须守“五常”。一是不断进修,学以致用。不断地进修提高充实自己,是教师在教学中日益成熟的源泉。二是博览群书,文理交融。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三是志做人师,“传道”为重。“传道”历来都是教师的首位任务,同时“传道”也是为了更好的授业、解惑。四是提高效益,科研立功。教师搞教科研,是时代的需要,教改的需要。五是内外交流,相得益彰。不仅同学科之间,而且不同学科之间,甚至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是学业进步的又一重要因素。

唯愿这个“三纲五常”,对在职同仁有点启发,同时也表达我对年轻教师的一点期待。

640 (22).png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