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教育新闻>本地信息
与艺术零距离|宁波三中“三·一”系列活动之走进美术馆

贯穿宁波三中美术班三年的“三·一”系列活动:一次讲座、一次写生、一次作品展,是沿用学校历史上的“三一”教会学校之名而来,旨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美术特长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审美能力,进而增强其艺术创造能力。此次宁波美术馆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全景式再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强,为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重要支撑,是一场非常难得的视觉艺术盛宴与美育契机,对于提升美术生的艺术审美与美术技艺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为此,宁波三中特组织高一、高二美术班学生分批次赴宁波市美术馆参与现场教学活动。

合影2.jpg

为同学们带来这堂与众不同的美术课的,除了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的美术老师外,还有来自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学院的马善程老师,以及现任职于宁波美术馆的单昊老师。令大家更为惊喜的是,单老师也曾就读于宁波三中,系2004届美术班学生。因艺术而结缘,同学们对这场讲解听得格外认真。如果说马老师是以专业的角度横向剖析画作,那么单老师就是以时间为轴,带领同学们探索画作背后的细节与艺术思考。

老师现场授课2.jpg

“专一”观画,感怀万千

“给我一日,还你千年”。席地而坐的那一刻,艺术好像也没有那么遥不可及。

在讲解《晴峦萧寺图》时,同学们自发坐了下来,从另一个角度更加细致地看这幅画,于是,另一番光景在眼前展开。乱山之中藏着古寺,平淡意绪弥漫于画卷,终以闲和平静来平息寺中萧瑟秋意带来的情绪躁动。如古时候的学生一样,此刻席地而坐的他们用行动展示着对艺术的尊重,在人来人往的美术馆,他们的心与艺术相贴。

学生现场临摹作品.jpg

艺术“归一”,诉诸笔端

木心曾在《文学回忆录》中写道:“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正因高雅之不易,在几千年的浩荡历史长河中,文化珍宝的流失才更显遗憾。我们或许无法像《逃出大英博物馆》团队那般踏上惊天动地的寻找文物之旅,但我们能用手上的画笔绘出心中的锦绣山河。

学生优秀作品.jpg

在众多画作中,同学们很快找到了自己想要临摹的作品,或端坐画前,或捧着画板笔直地站着,或用笔参照比例,还有同学用相机放大,生怕没有捕捉到艺术的精妙。

古今交汇,艺韵流芳。挖掘艺术特质,深入艺术本身,相信这堂“馆校共建”的美术课定能成为宁波三中美术生的独特记忆,也将在宁波三中美术特色拔尖人才培育道路上荡开至关重要的一笔。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