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剑平院士的回信。 |
 |
2012年,陈剑平(中)回访母校,在学校报告厅做了一次讲座,被热情的同学们围住签名。 |
昨天上午,宁波市五乡中学的升旗仪式增添了一个特殊环节——高二的屠佳欣同学与全校师生分享了她给陈剑平院士写信、陈剑平院士回信的始末,还分享了陈剑平院士在五乡中学的求学经历。
陈剑平是五乡中学1980届高中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所长。
从收到陈院士的回信,到国旗下讲话,屠佳欣说,这几天自己特别激动,这是她人生中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陈欢夸
同学写信给院士校友,第二天就收到了回信
今年6月底,五乡中学阅微史学社的同学们去宁波帮博物馆和宁波大学参加主题研学。这一路上,同学们了解了不少陈剑平院士的事迹。学校出了这样一位成就斐然的校友,让大家很自豪,但同时也遗憾未能在宁大校园与陈院士见面。
7月,史学社成员,与陈剑平院士同样来自东吴的屠佳欣同学给陈院士写了一封信,还请字写得更好的王静雯同学誊抄一遍。9月10日教师节那天,学校老师将信件送到了陈院士工作的宁波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
屠佳欣在信中说:在往返的大巴车上,在博物馆的“群星璀璨”展厅里,在宁大的校园里,我听到了关于您的故事,惊讶地发现您也来自东吴镇。我的小镇竟然出过一位院士,我如此想着,决心写一封信给您,以最传统的方式,表达我对您的深深敬意!
9月11日,陈院士收到了这封信,并马上写了回信。
陈剑平院士在回信的第一段里说,“我们都是五乡中学的学生,我们是校友”。对于自己的经历能给同学们一些激励,他感到十分高兴。他在信中送给屠同学两句话,一句是出自《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另一句是出自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的“当自卑视已,切勿狂妄自大”。他希望同学们能够效仿大自然,四季交替、自强不息;同时,也能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还要保持谦卑的态度,不断进取,宽厚待人。
“9月11日课间,老师给我陈院士回信的时候,我震惊于他的回信速度,等我拆开信,看到他说我们是校友的时候,一下子觉得陈院士特别亲切,感觉与我们距离很近。真的很开心这么快收到回信。”屠佳欣同学说。
40多年前,一位少年爱赤脚与船赛跑
因为要给陈剑平院士写信,屠佳欣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经历。9月18日的升旗仪式上,她跟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了解到的一些故事。
1978至1980年,陈剑平就读于五乡中学。当时的五乡中学位于后塘河边上,河上有往返于东吴和宁波城区的客轮,经过五乡镇。当年的陈剑平为了省下回家船费,也为了保护好妈妈买给他的新球鞋,经常赤着脚与船赛跑,最后和船一起到达东吴。
陈剑平曾两次参加高考,第一次因为三分之差落榜,第二次因为粗心少写了一面数学,无缘心仪的复旦大学,转而选择了浙江农业大学的植物保护专业。后来被学生问起成功的经验,他曾说,“最重要的是执着和志存高远”,但也要有“自知之明,有所为,有所不为”。
1985年,陈剑平大学毕业去了浙江省农科院工作。因为没有闹钟,他总是睡前喝一大杯白开水,为的就是能半夜准时起夜上厕所然后学习。就这样,他完成了《植物病毒学》的翻译工作,成为院里最有前途的青年学者。
1989年,陈剑平来到了英国洛桑实验站,开启了为期一年的进修。就在那年,年仅27岁的他,攻破了困扰世界三十年的难题——真菌介体与病毒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成果后来被评为1992年度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2017年12月,陈剑平入职宁波大学,担任宁波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所长,成为第一位回家乡工作的宁波籍两院院士。除了带领团队继续从事病毒研究外,这些年他还利用专业所长和个人影响力积极响应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在家乡东吴打造“大学小镇”,成为乡村振兴的宁波样板。
当这些故事被娓娓道来时,五乡中学的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们仿佛看到了40多年前,一位少年从东吴镇上走来,当年的他也曾磕磕绊绊,但是凭着执着和高远的志向,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写给陈院士的信里,屠同学希望他能再次来五乡中学举行一场座谈会,满足一下后辈们的“追星”愿望。陈院士在回信中说,“感谢你对我的邀请。的确,我已有好多年没来母校五乡中学了。我找机会来五乡中学看望老师们,看望同学们。”
事实上,毕业以后的陈剑平曾多次回到母校,五乡中学也一直保存着珍贵的照片资料。
《现代金报》2023年9月19日第A04版: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