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双减动态
推行教师“减负五部曲” 赋能课后服务提质效——余姚市江南新城小学的探索实践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普遍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教师承担了“保姆+看护+教师+活动策划”的角色,面临着“工作时间加长、工作任务加重、工作强度加大”等“三加”,而学生出现“学习时间减少、作业练习减少、课外渠道减少”等“三减”,如何化解这些现实困境,事关“双减”政策行稳致远。宁波余姚市江南新城小学结合本校师生实际情况,从“实施减负五部曲”减轻教师负担、激发内生动力,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育人实践效果,确实保障学生“减”学业负担后“不减”质量。

(一)强化教学育人主责主业。较少督查检查评比,对涉及教师的考核事项能减则减,减轻教师承担的与教学关系不大的社会性负担,严禁未经市级以上批准将与教育教学直接关系不大的内容纳入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优化节假日值班制度、家访制度、上放学守护制度、绩效考评办法等,比如,上放学接送路队的守护制度,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但在有校领导和保卫干部、专业保安、城管协管员和志愿者的前提下,适当减轻每个班级教师的参与量;再如,优化调整教师会议制度,由一周一次改为两周一次,每次会议提前“备好课”,努力控制会议时长,做到长会短开、短会网上开,并且要求讲话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意尽言止,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尽可能短的篇幅把问题讲清说透。只有减少教师不应该承担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才能强化教学育人实效实绩,否则教师疲于应付,难以保障教学质量。

(二)建立教师心理疏导机制。“双减”施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叠加近几年疫情因素,使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尤其是学校里女教师居多(占比更是高达80%以上),她们承担了更多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工作,还面临着自身专业发展、职称评聘等压力,部分教师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为缓解这种状况,学校积极打造心理健康吧(教工之家),让教师在忙碌之余能够放松身心,同时探索建立起常态化的教师心理健康筛查机制、教师心理健康疏导机制、女教师婚育关怀机制,比如学校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团建、教师节慰问、三八节温馨一刻等,特别为女教师设立了半天“女神休假卡”,让女教师能利用半天时间调整一下自己或处理一下家庭事务,受到女教师们的欢迎;为每一位教师购买特种病保险和女教师医疗安康保险。

(三)推进“弹性上班”制度。杜绝不必要的形式化管理,破除“一刀切,齐步走”的僵化管理思维,为教师创设自主完成工作的更大空间。创新实施“弹性上下班”制度,在确保“完成教学目标”或“工时总量”的基础上,做好统筹工作,实施“早到早走,晚到晚走,适当调休”的工作制度,切实激发教师提质增效的动力。尝试推出“幸福时光假”,比如“因事请假包括未婚教师的‘恋爱假’、教师照顾父母的‘孝亲假’、已婚教师为参加孩子家长会的‘亲子假’等,都受到教师的热烈欢迎。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智慧平台等技术在课外服务中的作用,采取信息化、智能化生成作业、评价作业等手段,促进教师 “在线值班”和资源共建共享。

(四)优化课后延时服务管理。规范引进社会资源和社会化人力资源,丰富课后延时服务的活动内容,分类设置课后延时服务项目,系统设置符合儿童兴趣需要的课后服务课程,加强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手工类、舞蹈类、心健类等课后延时服务项目,聘请部分校外辅导员、退休教师、志愿者或高校学生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并建立健全薪酬和奖励机制,其中围棋、体育、笛子课后服务,深受学生喜欢。

(五)家校沟通做好保障服务。为了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与和配合作用,学校在班级家委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校级家委会,就学生课后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事项积极与家长沟通:包括组织报名工作、缴费方式、学生完成作业、课程辅导、兴趣培养、家长志愿者课堂等。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架起了一座协作互助的桥梁,为教师减轻了一部分的班务工作,也为我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