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教育新闻>本地信息
深入基层 勤于实践,宁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在做这些……

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环,能促进大学生了解社情民意、增长学识才干、锻炼综合能力、激发挺膺担当、明确学习方向。

这个暑假,宁波各高校的大学生们是如何开展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们干了些什么?看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一起来看看——

绘制专属IP,打造“老年文化”品牌

微信图片_20230813211842.jpg

近日,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队发挥专业所长,为邱隘敬老院的40余名老人设计了IP形象和主题文化长廊,并绘制了集体生日漫画。

在指导老师刘玥的带领下,实践队的同学们深入走访了敬老院。邱隘敬老院院长杨雪琴向实践队介绍,目前,走廊墙壁上虽挂有“二十四孝”等主题的宣传贴纸,但内容陈旧,难以发挥宣传引导作用。  

微信图片_20230813211856.jpg

走访调研后,实践队结合院方及老人们的需求,设计开发了带有敬老院专属IP的“文化周边”。队员们选择敬老院墙面走廊作为宣传老年文化的“文化长廊”,通过志愿者和敬老院联名IP 的方式,设计了8张宣传画报,以“健康生活、和谐生活、颐养天年、与爱同行”,“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主题,展现了青年志愿者“青小义(艺)”和敬老院老人其乐融融的画面。

实践队还将宣传语“敬老”“助老”“与爱同行”印制于生活小物之中,设计了带有敬老院专属IP的主题水杯和扇子,同时为老人们绘制个人形象漫画,定格他们过“集体生日”时的精彩瞬间。

微信图片_20230813211903.jpg

刘玥表示,未来,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打算深入推进“老年文化”品牌的打造,发挥“设计青年”之力,将志愿服务做深、做细,探寻出一条多赢之路——既培养青年学子“敬老爱老”的责任感,又协助乡镇敬老院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优良传统美德。

调研奉化布龙,暑期亲密接触“非遗”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红守艺”实践小分队来到条宅村,追寻奉化布龙传承800多年的传统遗韵。

640 (2).jpg

在布龙陈列馆,赫然盘踞着一条巨龙,架子上样式各异的龙首更是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在陈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借由这些实物以及翔实的图文资料了解奉化布龙的发展历史和制作工艺,还体验学习了舞龙技巧。

实践团队了解到,奉化布龙是由民间仪式逐渐演变而来的中国代表性龙舞之一,其表演形式极具特色,表演用的布龙属于全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制作工序多达300余道。2006年,奉化布龙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640 (3).jpg

团队还通过走访调研、查阅文献资料等,总结出奉化布龙的发展主要存在“传承教育开展不平衡”“文创产业建设不完善”等难点,在和指导老师分析、讨论后,同学们还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对策。

不仅如此,团队成员还拍摄了奉化布龙的讲解素材并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展示和推广,“让奉化布龙的传统遗韵不仅闪耀在神话传说里,还要借助网络被更多的年轻人所喜爱、了解。”

据悉,今年浙江工商职院类似这样深入各乡镇街道和文博场馆调研非遗、学习非遗、传播非遗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共有8个,参与学生120名。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