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关于公布2022年宁波市高等教育教学突出成果评选结果的通知
甬教高〔2023〕151号

各在甬高校:

根据《关于评选2022年宁波市高等教育教学突出成果的通知》文件精神,经高校申报、专家评审、市教育局局长会议审议通过,共评出教学突出成果120项,其中一等奖26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60项。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布。

附件:2022年宁波市高等教育教学突出成果评选结果

宁波市教育局  

2023年7月10日

附件

2022年宁波市高等教育教学突出成果评选结果

一等奖(26项)

序号

成果名称

申报单位

主持人

1

“大数学”国际化复合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宁波大学

徐松、胡良根、李本伶、王伟、

李建峰

2

标准引领、数字教学、生态共育:数字港航物流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宁波大学

赵丹、王育红、刘柏嵩、

沈立新、李婷婷

3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微电子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宁波大学

李伟平、赵子奇、胡子阳、

罗来慧、陈达

4

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产业附着式”双创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宁波大学

胡铭、姚小斌、邵一骏、

周国平、钱方兵

5

基于“平台+模块+方向”的心理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宁波大学

焦岚、张林、尹军、李宇、

徐强

6

能力导向、分层递进、实战承载——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人才创新力培养改革和实践

宁波大学

刘昱、郭俊明、李燕、徐雷艇、

杨淑娟

7

思政引领、科创协同、农教联合:新农科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宁波大学

史西志、李政、张泽明、

崔浩亮、王亚军

8

地方高校“点-线-面-体”土木类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宁波工程学院

温小栋、蔡伟、周明、

邵璟璟、王赛赛

9

基于产教融合的化工类专业工程实践课程群“三维四阶”教学改革与实践

宁波工程学院

仇丹、胡敏杰、唐豪、

杨春风、冯剑

10

五维融通、四阶递进、三元联动:计算机类“TOPIT”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余心杰、陈根浪、于欣、

郭新友、朱朝艳

11

“国际化双复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浙江万里学院

莫莉莉、沈乐敏、王洪林、

毛艳华、马飞

12

创业型管理人才“四阶递进”式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宁波财经学院

赵迎军、赵京芳、邵际树、

何静、陈飞燕

13

“共同体”模式下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多主体协同育人改革与实践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蒋亚南、楼应侯、漆良涛、

徐世福、欧文艳

14

“多主体协同,工作坊赋能,课赛研融通”—高职“AI+”工匠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李超燕、陈子珍、张振、

何颂颂、陶剑文

15

高职化工专业“三进三同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陈艳君、周艺红、彭振博、

周思勇、杨伟群

16

基于“政校企三体协同”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韩竹、许彦伟、王灵玲、

周前进、张定华

17

基于国际标准和制品生产流程,赛教融合培养模具专业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柯春松、庄舰、娄用够、

熊瑞斌、张威

18

国际标准引领 校企协同育人:国际化时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于虹、冯卓彦、张玉芹、

杨舒敏、张薇薇

19

文化引领,技艺赋能,“三创”融合:纺织品设计专业工匠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胡晓、罗炳金、陈敏、

王成、徐丛璐

20

行业类高职院校思政课“学·研·传”共生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陆晓莉、郑盼盼、陈泗铮、

麻富游、李一中

21

以链建群 标准引领 课证融通 校企联动—婴幼儿康育专业群人才培养探索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费素定、吴美蓉、周静、

骆海燕、吴珊珊

22

思政引领、四融四联——数字商务专业群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楼晓东、陈聂、沈弥雷、

田祖佑、孙鉴

23

四方联动、三维互促——制造业紧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沈忠良、郑子军、熊运星、

徐新华、左桂兰

24

“标准引领、德技并重、多维融合”食品药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丁静、周静、俞成功、张永秉、

茅鸯对

25

“新医改”背景下“2+3+4”DTP药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姚晓敏、俞淑芳、王硕、贾姝、

胡英

26

“资源融合、课程整合、学训耦合”---药学类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胡英、夏晓静、朱跃萍、俞松林、姚晓敏

二等奖(34项)

序号

成果名称

申报单位

成果完成人

1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打造国之重器”分析测试方向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宁波大学

丁传凡、干宁、谢洪珍、韩磊、朱燕

2

“学术引领 学科交叉 产教融合”通信工程专业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

宁波大学

王晓东、许高明、金明、

章联军、邵枫

3

构建一体化“大实践”格局的研究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

宁波大学

曲蓉、李包庚、刘友女、陈正良、吴莲红

4

体教融合·赛训协同·育创共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宁波大学

顾耀东、童莹娟、胡秋丽、

郭强、孙冬

5

五力并举、导育并重: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宁波大学

朱一鸿、韩雯琛、史宏协、

杨丽华、金祥荣

6

面向新兴产业的“知识+场景”数据工程类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宁波工程学院

陈志荣、尹天鹤、陆星家、尹志、荆广珠

7

以“进阶项目”为突破口,“交融式”制造 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宁波工程学院

郑书华、钟秋波、张浩向、李发宗、郭建亮

8

基于产教融合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和实践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张炜、高德、张学昌、

李贤义、华顺明

9

基于新文科素质模型的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韩缨、刘敏、董玉鹏、

金彭年、韩小梅

10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类专业多维度递进式BIM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王文军、高红江、罗征、彭卫、徐浩峰

11

专业贯通、产教融合、思政同频的地方高校新工科图学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张学昌、王棋、许少锋、

陆俊杰、杨慧梅

12

标准引领·系统建设·扁平治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万里学院

袁勇军、崔彦群、胡玲玉、

钱国英、应敏

13

产业驱动、创新引领:“五融合”培养信息类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

浙江万里学院

朱仲杰、李君、施炯、

吕昂、张伟

14

实践为先、课程为基、双向融合——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宁波诺丁汉大学

董红波、张赟、郑贺、

孙柯、边璐佳

15

“产出导向、项目驱动、技术赋能”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国家一流课程十年改革实践

宁波财经学院

李晓蕾、赵娜、李倩、

蒋雄飞、白玲

16

成果导向、数智赋能、融合创变:应用型高校教学创新机制构建与改革实践的十年探索

宁波财经学院

李晓文、徐媛媛、施晓珍、朱凤梅、李羽

17

三层递进、三元融合、三堂联动:大学生财商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

宁波财经学院

李书彦、许捷、苏赛尔、李敏、张春燕

18

“两基地 四中心 六融合”国芯生态下的高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曾佳、陈子珍、陈龙、

胡国伟、周明德  

19

高职院校“三链”协同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赵莺燕、马翔、纪贝、

鲍芳芳、张臻

20

国际标准引领,学习工厂赋能,工匠学堂提质:高职机电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张海英、吴敏、陈晨、

仵健磊、王劲

21

融合 融入 融通: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董鸿安、何越、杜娟、

叶霜霜、吴安萍

22

山海协作背景下“一体三翼三引擎”建筑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周莉莉、张启明、汤书福、黄丽莉、富春伟

23

小平台+大思政:“思源基金”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陈之顺、张启明、

游华丽、张振、黄波

24

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梯度聚合”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卢滢宇、顾央青、曹勃、张欢、

童春

25

数字融通 产教融合:服装设计与工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陈海珍、侯凤仙、卓开霞、

江雪娜、 王薇薇

26

协同·融合·智慧:高职纺织类专业三教改革探索与实践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季荣、杨乐芳、怀栖铭、刘健、

石东亮

27

现代服务业高职院校“131”学生职业素养体系的十年探索与实践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童雪央、谢瑜博、戴艳、金挺、

王钻

28

一生一策、校企双融、课堂多元:高职扩招生“在岗成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杜恒杰、陈烽、沈蓓芬、何月秋、杨晓伟

29

“标准引领、平台支撑、岗课赛证一体”—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于立博、况炜、朱晓卓、应宇辰、李来酉

30

“三对接 四联动 岗课赛证融通”--复合型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实践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黄金银、陈燕、何萍、

袁葵、陈燕

31

“三对接、三课堂”:数字化助推儿童言语治疗人才培养的探索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周静、王治华、黄昭鸣、沈晓丽、王丹

32

“三融、五探、三和”: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公共关系的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邢伟、徐盈群、陈淑维、周井娟、赵毅  

33

“浙江乡土旅游”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丁春文、姜坤、张莉、

唐正玲、熊国铭

34

高职思政课“三联四融多元”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靖国华、朱伟、孙鉴、

孙雪、郑炳

三等奖(60项)

序号

成果名称

申报单位

成果完成人

1

“产业导向、双师护航、平台强基、融合增能”设计类专业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宁波大学

侯冠华、周艳、霍发仁、宫勇、孙聪

2

思政引领、内融外协,计算机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宁波大学

钱江波、严迪群、陈叶芳、

金光、陈海明

3

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地理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宁波大学

孙伟伟、高超、马仁锋、

李加林、杨刚

4

扎根本土,融合中外: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宁波大学

彭新敏、马永斌、钱树静、

张聪群、李宏宇

5

“三课堂贯通、学训赛一体”的化工设计能力培养十年探索与改革实践

宁波工程学院

王家荣、胡国琦、李正辉、

周琦、周国权

6

“三理贯通、三联协同”高校思政课三全育人的实践创新

宁波工程学院

李文英、张新光、王震、

易后余、叶任泽

7

“思政引领、能力驱动、多元融合”的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宁波工程学院

李发宗、郑书华、梁荣、

孙慧平、程鸿

8

“四维协同”培养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宁波工程学院

莫群俐、闫森、谢行恒、蒋力、王雪

9

基于“主课堂+”的线下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土木类专业课程建设为例

宁波工程学院

孙筠、周明、温小栋、马永政、彭卫

10

认证引领、平台支撑地方院校化工类专业工程文化自信与自觉教育实践与探索

宁波工程学院

尤玉静、王家荣、胡国琦、

张金亮、杨泽慧

11

“三阶四维,五育一体”:地方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李慧、徐益亮、陈嘉欣、

朱小红、董海云

12

“一核双翼,全过程融合,交叉式渐进”的“智能+”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赵建国、姜燚威、王祖耀、

张峰、吴飞青

13

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生态文化构建: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实践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胡升、王进波、赵伟睿、

武玉学、梅乐和

14

传承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李贤义、张健、何平、裴磊、王向垟

15

基于 OBE-CDIO 模式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张艳、方征平、闫红强、

钟国伦、邓萌

16

“进阶四段式”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浙江万里学院

李彩燕、李平、钱国英、

吴月燕、葛楚天

17

“聚焦海洋、依托科研、融通产教”的生物技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浙江万里学院

贾永红、陈永富、王忠华、

冯美芳、葛楚天

18

“实践应用导向、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数据分析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万里学院

岑仲迪、黄剑、徐爱民、

李光勤、王仁芳

19

地方高校“一体四翼”培养计算机类应用型专业人才改革实践

浙江万里学院

王仁芳、张延红、岑仲迪、

肖四友、邱虹

20

能力导向,问题驱动: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化学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浙江万里学院

夏静芬、唐力、张凯龙、

杨国靖、应敏

21

融合·联动·协同:地方高校本科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万里学院

傅立新、谭书晴、陈立萍、

翁律纲、张宜平

22

中德协同共育国际化跨学科 “品牌建设”专门人才

浙江万里学院

张宜平、高迪、黄河清、

周信言、Stefan Waller

23

坚持党的领导、维护祖国利益、秉持包容开放——中外合作大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宁诺模式”

宁波诺丁汉大学

应雄、徐钰愉、郑贺、刘畅、肖楚楚

24

融合创新驱动工业设计的复合型先进智能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宁波诺丁汉大学

杨晓钢、孙煦、陈浩、任勇、刘炳建

25

“产业链镜像式”文化遗产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宁波财经学院

夏柯、王琦、蒋珊珊、曹明、方世强

26

新文科视域下工业设计复合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

宁波财经学院

陈文颖、刘岚、皮珊、丁胜年、张扬

27

应需、躬行、融合:地方院校应用型电商人才“三四五”培养体系探索

宁波财经学院

魏麒、范春风、吴用、李银燕、邵将

28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工程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钟才明、符强、陆静、胡旭昶、徐丽宁

29

基于项目驱动的德能兼备“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项霞、贺安芳、冯立波、

房战峰、戴清娥

30

应用型高校第二课堂“一体化育人”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康棵飚、沈旭伟、彭雪峰、

刘善文、张雯静

31

二十年的探索前行:“增值评价”视角下高职学校体育“六位一体”育人模式的实践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周晨、陈显健、刘双飞、林丹、孙雪培

32

高职院校“三体联动”红色工匠培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马苗金、杨晓波、徐迪静、

刘沪波、王欣

33

科教协同 融创联动:四年制本科化工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史海波、鲁闯、李浩、彭振博、孙向东

34

政校企融通的“岗课赛证思”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葛振林、韩剑鸣、何逊勃、

王丽萍、蔡勇

35

“国际引领,融合创新,本土转化”:中外合作背景下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创新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陈宝迁、王成、张玉芹、于虹、侯凤仙

36

产与教同频,企与校共振:特色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与实践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章春苗、戚家超、曹燕华、

吕秀君、陈丹儿

37

基于产教融合“四维融通、 三拳夯实、四种能力 ”教学做训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跨境电商平台运营》为例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黄海婷、纪淑军、张晓蕾

38

平台互动、科创结合:高职复合型创新型纺织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朱远胜、郑志荣、胡秋儿、

袁利华、季荣

39

文化筑基,标准引领, 岗课赛证贯通,线上线下联动:纺织时尚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刘翠萍、罗炳金、邵月云、

徐丛璐、张建辉

40

“红绿基因融合、双螺旋递进”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胡琼芳、刘文霞、黄艾、

吴立威、林乐静

41

“三链深度融合、多线同频共振”的跨境电商课程改革与实践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戎丹、蔡文芳、李岚、施佳丽、邱宝荣

42

“五平台五对接五机制”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潘菊素、丁磊 、张建庆、

胡坚达 、潘世华

43

高职Web全栈课程群“331”平台构建与应用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郑哲、卢秋锦、丁磊

44

基于数据驱动的混合式精准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李利杰、徐济惠、冯志峰、

宋戈

45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双骥并驱、标杆引领”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潘世华、徐济惠、颜晨阳、

原素芳、赵怡

46

四标融合、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现代产业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张建庆、穆亚君、沈蓓芬、

周维琼、俞圆

47

“双螺旋、三阶段、四融合”高职健康服务类专业双创实践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王丽、詹斌、俞立军、杨燕丽、章海玲

48

协同化、模块化、标准化、职场化:康养服务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朱晓卓、郭春燕、于立博、

江玲丽、张颖

49

“一核三维四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黄兰、王敏敏、黄志兵、

黄雅芸、李牧城

50

高职院校托幼人才“一核三能四协同”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王雁茹、闻靖灏、董钰萍、

芮秋琴、翁倩青

51

双擎、三制、四环: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浸润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白艳维、孙振利、陈佩琳、

王敏敏、刘湘明

52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卓越幼师“五会”舞蹈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周徐、孙海涛、何海波、

王心如

53

“三链融合•甬商赋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娄军委、程越、钟晓强、邢伟、王维平

54

DBAE理论 两岸合作 语艺共融——《大学艺术英语》公共课程十年探究与实践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任卓君、王维平、徐健民、

邱婉丽、苏绣惠

55

多元协同、多层叠进——先进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汪建武、郑子军、徐生、

徐新华、徐智跃

56

课程思政价值预设与价值生成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大学生活与经济学”为例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张启富、夏至瑶、吕洪霞、

刘莹莹、应威佳

57

数智赋能高职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崔世君、王涛、张华平、张超、王静静

58

智能制造类人才“三维一体”工匠精神培育体系探索与实践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张鹏飞、张青波、叶华杰、

周庆红、顾朝晖

59

“三教”改革视阈下药品经管类课程“四一体五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吴锦、郭文博、朱茂根、

王清强、姜素芳

60

产教融合模式下“基础—进阶—培优”层级递进式药商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俞成功、丁静、孙倩、任冉、沈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