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打造的资源教室。 |
 |
班主任教小婷作业。 |
“老师,端午节安康!”6月21日下午,在象山县丹城第五小学政实校区里,一个女生在放学前对班主任蒋颖这样说。蒋老师愣了一秒,随即也回了她一句假期快乐的祝福。这位学生叫小婷(化名),是一个随班就读的特殊孩子。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林桦
入学日发现两位特殊学生,学校立刻决定打造资源教室
象山县丹城第五小学政实校区去年九月正式启用,迎来了第一批学生。开学当天,校长谢振华发现了两个比较特殊的孩子。一个是听障女生,头戴耳蜗,语言表达比较困难;另一个是男生,情绪很难自控,动不动就大喊大叫。这两个学生分别在不同的班级随班就读。
由于学校刚刚启用,还没有建设资源教室。一看到这样的情况,谢校长当即拍板决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打造一间能帮助两个特殊学生的资源教室。“学生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其他事情可以暂时延后,这件事情必须立马动工。”
于是,他马不停蹄地开始申请资金、设计教室、采购设备、装修……花了近大半年的时间,资源教室终于打造完成。该教室全部进行了墙体软包,并摆放着相关器材、游乐设施,能让特殊学生进行感统训练、注意力训练、心理健康疏导等。
与此同时,该校不定期地邀请象山县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老师来给学生提供帮助,希望这两个随班就读的孩子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地成长。“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一致的。既然他们来到了我们学校,就要让他们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下成长。”谢振华校长如是说。
班主任学习特教知识,同学们学会了包容和关爱
蒋颖是该校的一位新班主任,其中一个特殊学生就在她的班上。刚从教就遇到了特殊孩子,难免会让她有些不知所措。特殊孩子会不会心理比较脆弱?听力障碍是不是什么声音都听不到?带着这样忐忑的心情,她试着慢慢了解这个叫小婷的女孩子。
“我发现她是能听到声音的,就是和别人相比稍微有些迟钝。说话方面音调有些问题,所以一开始我们很难理解她想表达的意思。”蒋颖基本了解了小婷的情况后,便经常请教特教老师,“我尽量把她安排在前排的位置,让她能把老师的话听得更清楚。然后再安排几个比较乖的女生坐在她身边,在她有需要的时候帮助她。”
蒋颖从来没有跟班上的学生直白地说过小婷的情况,她不想让小婷“特殊化”。她希望小婷可以和其他孩子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虽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孩子们已经能感觉到小婷的不同。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用充满爱心、童真的视角不动声色地帮助着小婷。
102班的张奕轩坐在小婷旁边,说起小婷,她直言佩服。“我看到小婷头上戴着东西,知道她听力不太好。但是她好厉害啊,口齿越来越清晰,感觉她一直在进步。”张奕轩已和小婷成了好朋友,“每次下课我都会问她想玩什么游戏,我们都玩得很开心。我没觉得自己是在帮助她,就是朋友应该做的事情。”
偶尔会有其他班的同学好奇地问:“你们班那个女生说话声音怎么有点奇怪啊?”班上学生都会自发地维护小婷,“哪里奇怪了!现在她已经进步很大了,不懂就不要乱说!”
在这样温馨、友爱的环境下,小婷一天比一天开朗,也越来越愿意表达,于是便出现了开头主动向班主任老师道端午安康的场景。
接下来,学校还将继续邀请专业的特教老师来资源教室授课,用专业的教学方法促进他们“融合”。“特殊孩子的恢复要慢慢来,不能着急。希望六年后,这两个孩子能有明显的进步,拥有更美好的未来。”谢校长表示。
通过融合教育,让更多特殊孩子被看见和尊重
有特殊学生的普通学校当然不只有象山县丹城第五小学政实校区。前两年宁波市曾统计过特殊儿童的就学数据:特殊学生在特殊学校和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数量几乎各占一半。随着融合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普教老师将会遇到特殊学生,这也是所有普通学校和老师面临的新挑战。不少学校已经有了不错的针对特教学生的教育方式。
宁波市海曙区雅戈尔实验学校就有十来个特殊学生,该校的老师们一起记录这些孩子充满诗意的语言,耗时一年半做成了一本诗集。其中所有的儿童诗都是由特殊学生所作。该校还带特殊学生去电台录节目,朗诵他们创作的诗歌。该校小学部教导主任方丽芸表示,比起小心翼翼的同情和施舍,特殊孩子更需要被看见和尊重。
融合教育的意义并不是单纯地把特殊孩子放在普通班级中,让他们自由生长,而是要针对他们的特殊问题在资源教室对他们开展特定教育。这些个别化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获得最好的发展。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戚瑞丰表示,学校教育的支持很重要,老师主动学习,给予这些特殊儿童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的同时,还要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让所有师生一起帮助他们进行适应和融合。
特殊儿童有各种类型,他们有缺陷,但往往也有自己的特长。对此,戚瑞丰表示,家长和老师可以多找找孩子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对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都适用,“也相信通过因材施教,很多特殊孩子可以成长为有能力的人才。”
《现代金报》2023年6月27日第A8版:金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