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要坚持面向区域产业,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如何破解长期以来“产教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实”的痛点、堵点?教师培养是关键。 2021年,教育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教师实践”,然而,如何落地?如何形成长效机制?宁波的百名教师集中脱产到企实践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机电维修专业老师在方太第一工业园北区电器厂介绍实践项目) “这是我们项目组设计的燃气灶底盘阀体自动化检测核心部件‘浮动头’,通过实际运行,成功实现机器代人,节约成本约10.8万元。”6月14日下午,慈溪技师学院电气专业教师黄晓宇在方太第一工业园北区电器二厂里为前来参加宁波“双师型自动化改善项目实践班”结业仪式的领导和嘉宾们介绍此次企业实践的成果。 据悉,低成本简易自动化研发是宁波装备制造专业教师首次脱产到企业的实践活动。为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5月9日开始,首批百名中职专业课教师脱产到企实践1个月,涉及装备制造、信息、交通运输、建筑、医药、财经商贸、旅游等15个专业。 项目式研习 给企业带来了惊喜 “作为本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校企共建基地,我们承担的是低成本简易自动化项目研发。接到这个任务,公司非常重视,根据当前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将9位老师分成6个小组,细化为风机面板触摸开关组装自动化送料装置及生产工艺优化、洗碗机精益柔性线改善、无人机协助设备安全检查等6个二级改善项目,分别配备企业导师指导项目完成。”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本次实践活动的工会委员、革新文化高级工程师徐建治告诉记者,“刚开始,我们以为老师到企业来实践就是参观参观,了解了解一线情况,没想到这次是带着真实项目来,所以我们也是下了真功夫,各工厂总监亲自把关,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方案,实行周复盘半月汇报,保障项目按进度推进。当然,老师们的项目研究也给了我们惊喜,经过测算,9位老师的6个二级改善项目总共年化收益达45.8万元。” 校企合作育人方面,慈溪技师学院同方太集团之间的紧密合作已达三年,涉及工学交替、技师研修、项目研究和方太工匠、高工、文化进校园等各方面。“我们从2021年开始参与方太培养青年储备人才的‘青松计划’,共挑选21名技师班学生到企业实习(一年),目前14名顺利入职方太,成为公司重点培育的后备人才。”慈溪技师学院副校长沈腾侠介绍,“这次教师到企实践结束后,我们将在校企合作打造工作室、建设产业学院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发挥项目辐射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建设技能型社会,人才是关键。中职学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而教师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只有教师先有技能,先密切关注产业行业动态,他在备课、教学、指导实践、开发课程的时候才更接地气,教出的学生才更能适应岗位需求。”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书记、院长李剑波告诉记者,“市职成教院将在市教育局领导下,将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做实做强做长,推动教师入企实践常态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形成政研校企协同合作的长效机制。” 
(建筑专业教师现场施工实践) 截至14日,首批中职教师脱产到企实践的15个项目已完成11个,建筑现场施工实践、仓储作业管理与AGV现场运维、智慧农业项目研发等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宏润建设集团、宁波龙星物流、宁波威尔信息科技等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陆续结业,项目研究成果将分批集中展示。 
(物流专业教师录入RF端货物信息) 宁波市北仑职高的贺维英也感慨良多,“一个月的脱产实践,让我意识到智能化物流软件、设施设备的运用,使得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回学校后,我将对学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训设备更新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希望能把这一个月的实践经验内化共享,制作成教学活页、微视频等,让整个宁波大市物流专业的学生们都能紧跟时代步伐。”慈溪职业高级中学机械专业教师方乐天也表示,跟岗实践结束了,但项目研究还在路上,接下来要努力将企业的工作项目转化成学校的教学项目。 
(低成本简易自动化研究项目优秀团队) 14日下午的自働化改善项目实践班结业仪式上,还进行了项目实践现场汇报及评比,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书记、院长李剑波,慈溪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何军,方太公司电器一厂总监范旦良、燃气工厂总监张樱栋等化身评委现场打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