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临近,中小学生即将升学,踏上新征程。大学生即将离开,象牙塔正式进入社会老师们的最后一堂思政课怎么上?我们推出大中小学生的最后一堂思政课。今天,来看海曙外国语学校青林湾校区老师的精彩课堂。 “希望你们以后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有所为,有所不为。坦坦荡荡地为人,堂堂正正地行事。品行端正方能无所畏惧。” 这是海曙外国语学校青林湾校区的思政课教师林云面向初三学子最后一堂思政课上说的话。 他是出于怎样的原因上这堂课,又为什么要对学生说这些话呢? 毕业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他想帮学生扣紧第一粒扣子 
“我有这个想法其实已经很久了。”林老师表示,想在毕业前,给学生们最后上一次警钟,让他们牢记当代青年应有的“规则意识”。 思政课以“消费券”这个话题引入,“最近政府不是又要发消费券了嘛,这本是一件惠民、推动经济增长的大好事,但偏偏有人钻空子,用非法手段为自己谋取利益。”林老师担心,这些根正苗红的学生毕竟还未成年,三观还未完全定型,如果遇到有心之人教唆,还是会有被带偏的可能。 思政课上,林老师给学生们举了很多例子,有不法分子利用消费券“刷单套现”大量钱财的,有“倒买倒卖”消费券的,他们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在此之前,这些人可能也都是普通人,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城市、普通的家庭。在偶然一次使用消费券时,萌发出了套现的想法。最后没有守住原则和底线,才越陷越深。” “这就是规则意识的缺失而导致的结果。最后一堂课,我想强化学生们的规则意识,让他们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方能无畏未来的一切诱惑。”林老师如是说道。 生活处处有规则,敬畏“规则”,才能拥有自由 
在课堂上,林老师问学生们是否有做过打破规则的事情,当以冲破规则为代价获得了暂时的利益,又有怎样的感受。 有的说“爸妈规定我要早点睡觉。但其实有时候,我会半夜悄悄在被窝玩手机。刚开始的时候还担心被发现,后来次数多了也没感觉了”。 还有一个同学接过话茬说,“我也是,我是经常偷偷看小说”。 这些是家庭生活中,父母给他们设定的规则。规则有大有小,有家庭规则,有道德准则。而最后的底线规则,就是我们的法律。冲破规则可能会让你感受到获自由的快感、得到利益的窃喜感。但是这个“甜头”会在心里埋下种子,长此以往,底线会越来越低,离法律的红线会越来越近。 再五十多天,这批初三学子就要毕业了。未来他们上了高中,可能会住校,那么就需要遵守寝室的规则、与室友相处的规则。再长大,进入社会后,还会有为人处事的规则、公司的规则。大家都不想被人管,都想追求自由。但生活处处有规则。敬畏规则,才能享受自由。希望这群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能记住这句话:品行端正才能无所畏惧,才能真正拥有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