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ha,何尝不是一场自我调节,热爱自己的升华。
2023年5月25日,宁波市第二届“5·25” 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节也在进行中各学校以自己的姿势通过开展生命教育课程心理剧展演、助考赋能行动家庭教育讲座等13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心”开始,守护学生们的心
01 心理科普类
心理专家进校园
省市区心理专家走进中小学校园,开展心理专家进校园服务活动。到目前为止,已在各区(县、市)、市直属577所学校开展活动,为全市中小学生和家长以及班主任和心理教师提供心理辅导活动、讲座、个案督导等服务,并对心理高危学生进行评估和干预。
生命教育课程
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开展“百节特色课程送教活动”,积极心育基地的教师们赶赴多所乡镇学校,带领学生们在体验和感受中学会欣赏自己,接纳并管理情绪,珍爱独一无二的自己。
心理专题培训
市教育局邀请浙江省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导师赵国秋教授开展直属学校校长“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专题培训,进一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护航学生心理安全。
余姚市教育局邀请浙江师范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李伟健教授作主题讲座,指出实施“三全”家校协同教育路径是解决学生当前问题与困境的出路。
家庭教育讲座
镇海区教育局召开了区“校家社”学生成长联动工作研讨会,邀请镇海区学生成长指导工作站导师走进乡镇学校、社区一线,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落到实处。
鄞州区学生成长指导工作站首席导师、“百场成长指导进校园”讲师团成员李慧梅走进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为一年级家长开展了《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讲座。
江北区慈城镇宝峰社区邀请宁波市直属学生成长指导站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龚迪颖,分享主题为《孩子成长中的心理抚养》的讲座。
宁波市古林职业高级中学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督导师、宁波市家庭教育讲师张越为全校家长做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奉化区教育局邀请浙江外国语学院家庭教育治理研究所所长高亚兵开展“为中考生家长支招”家庭教育指导专题讲座。
02 艺术疗愈类
心理剧展演
激发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使学生自我启发、自我改变的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拍摄校园心理话剧《愿与愁》,诠释挫折与成长。
主题创作征集
惠贞书院高中的同学们通过一幅幅治愈系漫画诠释了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也表达了内心的感悟和体验。通过绘画抒发自己内心的压力,也通过绘画引导同学们关注自我、关注心理健康。
宁波荣安实验中学开展以“翰墨写初心 妙笔绘丹心”为主题的学生书画比赛,让学生在书画中感受美好。
北仑区灵山书院开展了“拼贴心情”活动。同学们通过绘画、撕纸的方式积极宣泄负面情绪,又通过拼贴的方式实现了负面情绪的再认知和再创造。
浙师大附属慈溪实验学校举行“525”心理健康作品展,同学们在一笔一画的艺术作品中认识自我,感受心灵的美好。
03 沉浸式体验活动
助考赋能行动
奉化区教育局为20余所中小学特别定制的35000多张“幸福能量卡”,师生通过刮卡认领完成“小任务”,缓解学业压力,放松身心收获愉悦。
江北区中小学开展“幸福,从积极关系开始”为主题的积极心理赋能活动,引导学生在行动完善自我认知、学会沟通交流和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宁波中学开展学生正念冥想活动,通过正念冥想降低学生焦虑情绪,提高学生专注力,有效纾解内在心理压力,启发学生们悦纳自我、洞察美好、珍惜当下、专注目标,为心理赋能,为成长加油。
北仑区大榭中学用40余位同学的笑脸照设计成的心形笑脸墙成了校园中的一道亮丽风景,通过笑容化解压力,笑对学习和生活。
亲子共读书活动
海曙区古林镇茂新村开展家庭诵读大赛决赛和家庭教育咨询活动,通过家校联动、亲子共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和家长在阅读中增进理解和沟通,促进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
“幸福巴士”活动
宁波市中小学生幸福成长促进计划系列活动“幸福巴士”驶入海曙区古林镇茂新村,开展2023年海曙区家庭教育宣传月学生成长指导活动,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
“幸福巴士"已驶进过宁海、北仑、象山、慈溪等站点,开展游园会、读本、课程包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每一站都带给孩子们数不尽的快乐和收获。同时举行了多场聚焦乡村教育的主题论坛,为乡村教师答疑解惑,提升专业能力,进一步推进我市学生健康成长指导工作。
运动团辅活动
奉化区锦溪书院送出“医教结合”心育套餐通过吐槽大会、夸夸群、青春操等形式缓解心理压力。
宁波市古林职业高级中学开展亲子师生跳绳活动,围绕体育健康、亲子互动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家庭校园氛围,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宁波市职教中心开展“跑出爱”活动,学生在奔跑中强心健体,通过体育运动提升学生心理弹性。
象山中学开展心理游园会、团体辅导和心理医生进校园咨询等活动。
象山县技工学校,开展“车轮滚滚”“神笔马良”等多个趣味性、观赏性俱佳的团体心理游戏,并设置了网红拍照打卡点,吸引众多学生积极参加。
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老师家长怎么做?
1.跟孩子的朋友、同学了解孩子最近的心理状态,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孩子出现情绪的异常反应。
2.主动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可以询问孩子是否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
3.如果孩子表现出抗拒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也可以跟专业心理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请求心理老师及学校的帮助。
4.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父母要理性地接受:“孩子是真的病了!”它像躯体疾病一样,需要积极治疗,要积极地帮助孩子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对未成年的孩子,父母最好陪同一起去见医生,一起了解孩子的病情进展、药物以及心理治疗的效果,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灵减压10招
1.开怀大笑,进行发泄;
2.保持沉默有助于降压;
3.听音乐、阅读书报是增长知识和乐趣的最好办法;
4.做错了事安慰自己“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以便继续工作学习;
5.在无人处大声喊叫或大哭;
6.与人为善,不要怀恨在心;
7.世上没有完美,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不要过于计较结果;
8.学会适当地说“不”;
9.对小事不去计较,装糊涂最好;
10. 车到山前必有路,今天很快就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