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市中小学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机器人项目之虚拟机器人比赛圆满落下帷幕,加之此前已经举行的实体机器人比赛,2023年宁波市中小学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机器人项目各项比赛圆满收官。 实体机器人比赛于5月11日在宁波市科探中心举行。此前三年,因新冠疫情防控需要,实体机器人比赛采取线上方式进行,今年恢复现场竞赛模式,精彩纷呈。来自10个区(县、市)的98支队伍约200名选手参加了双足人形机器人或多足仿生类机器人(电路检修)、轮式或履带式行走机器人(科学实验台、快乐游艺园)、可编程控制的空中飞行器、乐高专项(FLL少儿探索、FLL青少年挑战)等项目的角逐。 在“科学实验台”比赛现场,项目模拟设置科学实验任务,由选手操控智能机器人进行实验操作,将一定量的液体从原容器转移到相应的烧杯中,在参与机器人比赛的同时感受科学实验的乐趣,激发科学学习兴趣。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机器人可以逐步代替电力工人从事危险工作。双足人形机器人或多足仿生类机器人(电路检修)竞赛便基于此,要求选手操控机器人在4分钟内完6条基本线路的检修任务,并从剩余导线中找到“损坏”的导线将其移除。 空中飞行器竞赛现场,参赛选手们编程控制飞行器,让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穿越障碍、侦查地形、投放物资等一系列任务后安全返航。先现场编程,后操控飞行器的比赛过程不仅考验了选手的能力,也使整个比赛过程充满科技感和观赏性。 


虚拟机器人竞赛(线上)于5月19日落下帷幕,全市共54支队伍报名参赛。选手们在各区(县)市设置的分赛场统一进行比赛。本次竞赛要求选手在虚拟的城市环境中,设计机器人并模拟实现各类无人驾驶交通行为。机器人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从起点出发,全程无人工干预自主运行完成各类安全行车和技能挑战动作并抵达终点。 

在本次机器人比赛中,实体机器人项目共产生一等奖队伍13支,二等奖20支,三等奖22支;虚拟机器人项目共产生一等奖7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2名。各项目的优胜队伍将代表宁波市参加第二十四届浙江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机器人项目竞赛,并有机会参加国家级的交流和竞赛。 中小学生机器人赛事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操作性、创造性于一体,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弘扬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科学技术知识的有效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机器人竞赛的内容也随之不断更新、变化,不仅顺应了当代科技发展潮流,更为培养具有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助力我市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贡献了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