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教育新闻>本地信息
40年前,宁波诞生中国第一所家长学校……

1983年,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业余家长学校。至今已走过整整40年,如今,家长学校已在全国遍地开花,近日,全国家校社共育联盟各成员单位和全国各地家庭教育人士,齐聚象山参加“中国第一所家长学校创办40周年高端论坛”,一同分享了家校社共育的优秀经验。

40年坚持探索家教路径因时制宜,新时代开启新思考

“大家都知道,石浦地处浙东沿海地区,八十年代的时候,当地居民多以捕鱼为生,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这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业、品行方面出现了问题。”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副书记、浙江省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邵琼的开场白,把在场所有人拉回到了四十年前,“这些问题,单靠学校教育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

邵琼进行分享

邵琼分享了一个学生的案例:之前有个四年级的学生,就像个“小火山”,脾气很暴躁。有一次因为作业问题,她请孩子家长来趟学校。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妈妈情绪失控到在办公室就忍不住对孩子破口大骂,甚至拽着孩子。“那一刻,我们瞬间明白了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暴躁的性格。为了帮助孩子、改变家长,我们上门家访,请家长参与个案辅导,对孩子进行情绪控制方面的专业帮扶,见证着孩子与家长的一天天改变。”邵琼表示,看着他们从无助、悲观,变成了越来越快乐的孩子,这就是学校坚守40年、做好家庭教育的价值与动力。新的时代,面临新的课题。家庭教育的问题也从曾经的“缺失”变成了如今的“过剩”。家长的过度干预会导致亲子关系紧张,这也成为学校新的思考。学校还搭建了多媒介学习平台,让家校沟通无纸化,家长成长可视化。

 将儿童参与作为贯穿始终的理念

“家长没有权利缺席孩子的教育”“家长的学习态度决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家长的缺席同样会带来教育新的不公平”……当天现场“金句”频出,教育大咖们云集论坛,为在座的一线校长和老师分享了关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的见解。

边玉芳作分享报告

家校社紧密联动、协同育人,是培养孩子成长成才的基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表示,家庭、学校、社会要厘清各自的职责,这样才不会出现‘越位’的情况。家庭教育要回归育人本位,走到科学施教、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轨道上来,让学校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发挥主导作用。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家长与教师合作管理委员会理事长赵刚说起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班主任、家长是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关系,任何一方的削弱甚至缺失都会破坏这个三角形的稳定。班主任和家长的关系越近,孩子的站位高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赵刚作分享报告

《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刘华蓉则是从当下正努力推进建设的儿童友好城市出发,分析了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为儿童创造怎样的成长环境。她表示,建设儿童友好家庭的关键词是:保护、共情、信任、接受求助。“儿童友好也意味着儿童参与,要让他们参与家庭会议、家庭规则和家务分工,让儿童成为主导者、议事者和决策者,这是家庭教育中贯穿始终的理念。”

刘华蓉作分享报告

全市家长学校“遍地开花”,家庭教育工作“百花齐放”

据悉,目前,全大市783所中小学校和1053所幼儿园均建有家长学校。市、县教育系统坚持会同市、县妇联部门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为学校、社区、农村、企事业单位等提供菜单式指导服务。全市中小学校已创成市级示范家长学校329家、省级示范家长学校75家、省级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6家、全国示范家长学校16家。此外,宁波大市共建有431所数字家长学校,数字赋能家庭教育指导、理念传播等服务。

近年来,各地也涌现出了一些特色品牌,如象山县的“母亲素养提升工程”“爸爸俱乐部”“家教大篷车”,鄞州区的“学做‘鄞’家”,慈溪市的“智慧父母,让爱‘育’见未来”等,全市家庭教育工作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发展态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