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课后服务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的重要举措。宁波慈溪市白云小学以“深度谋、小步走”思路谋篇布局。从理念认同、制度建设、项目推进到理念内化、内涵发展、课程优化,联结和融通现有课程体系,构建基于“云美”大课程体系视角下的“心云创美品德实践类课程”“智云筑美语言思维类课程”“健云弘美身心健康类课程”“艺云展美艺术审美类课程”“惠云达美劳动实践类课程”五大课程模块。推出“1+Y+X”特色服务,托底学生学习,增强学生体质,关注学生情绪和兴趣发展。“1+Y+X”分别指基本性服务(自主作业)、眼保健操放松活动和课后拓展性服务3个方面。
一、“1”——以“双减”思路,推进学生自主作业
自主作业是实施课后服务主要目的之一。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及时、高效、优质完成家庭作业既是学生自身的迫切希望,也是家长的强烈诉求。学校结合晚托报名实际,以原来班级独立组班,本班任课教师进行轮流管理和指导。组建同质共进、异质互补学习小组,设立作业延时区、集中辅导区,不断夯实学习共同体建设。另外,以“1234”工作策略——建立1个作业库、设立2个作业公示平台、建立3条作业监控途径、构建4项作业研究手段——优化作业设计与改革,有效达成课后作业作用与功能。
二、“Y”——以“五项管理”高度,健全学生身体素质
课后服务不能仅仅停留在“托管”范畴,而应该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益补充”的服务定位开展工作。开展课后服务后,学生实际在校时间显著增加,如何保护好学生视力、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关注的重点之一。通过研究,学校从学生身心健康角度出发,制定了“3-421”的全天学生体质提升计划,即每天分上午、下午、傍晚三个时间段各做一次眼保健操,并分别安排40分钟、20分钟、10分钟的运动锻炼时间。上午40分钟以大课间活动项目为主,下午20分钟以体质测试项目为主,傍晚10分钟以活泼、轻快的室内操为主,这样既避免了简单枯燥,又保证了全面的锻炼效果,深受家长欢迎和学生喜爱。
三、“X”——以“大课程”视角,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一)课后服务课程设置
《四季韵歌》课后服务课程以四季为学习主题,每个季节都代表一种精神层面的价值导向。春天万物复苏,象征着希望、活力;夏季生命成长,象征着生长、成熟;秋季硕果累累,象征着收获、感恩;冬季银装素裹,象征着纯洁、坚韧。学校将不同学科进行有效融合,引导学生多维度了解四季、深度探索四季,给学生带来一场丰富立体的生命体验。
1.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后服务课程的开发
围绕“友善关爱、乐学善学、身心健康、审美雅趣、勤劳担当”五大核心素养,秉持着云美大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学校开发了“1+N”《四季韵歌》课后服务课程。“1”指的是国家课程,“N”指的是在该国家课程领域下开发的四季课后服务课程。如:在艺术课程领域下,学校开发了琴韵之春、舞韵之春、声韵之春、秘色之春·瓷、童笔画春等课程,使国家课程和课后服务课程有机融合,形成教育合力。
2.四季主题融合下课后服务课程的编排
《四季韵歌》课后服务课程以时间串连成线,分两个学期构建春华、夏韵、秋实、冬藏四大课程模块。如本学期学校开设了春华和夏韵两个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占两个月左右时间。结合季节特点,开设具有季节特征的课后服务课程,以“春华”课程中“勤劳担当”素养培育为例,学校开设了《你好,春天的种子》、《踏青迎春》、《春潮涌动》等课程,让学生充分体验人与自然、学习与探索、生命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3.学段螺旋递进下课后服务课程的架构
《四季韵歌》课后服务课程中每个课程主题分低中高三个学段螺旋递进、循环上升,成为学校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如:在“秘色之春·瓷”课程主题中,一二年级开设的是超轻黏土课程,三四年级开设的是铜版画课程,五六年级开设的是陶艺课程,三门课程既相互联系,又逐步递进,体现了课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二)课后服务课程实施
1.班级+校级,提升课后服务课程张力
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安排了校级与班级两个层面,通过学生自主申报、学校合理调配等方式组成课后服务班级。校级服务课程教学一般由学校综合办教师、有资质的培训机构、校外志愿者团队担任,主要以学生走班的方式开展。班级服务课程教学一般由本班语文、数学、英语任课老师和个别爱心家长担任,主要以教师走班的方式开展。班级+校级双层结构的实施,既解决了师资配备问题,又充分满足了学生的选择意愿,有效提升了课后服务的课程张力。
2.长课+短课,丰富课后服务课程形态
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师可以灵活选择课程时长,如既有一课时完成的《简笔描春》课程,也有需要两周课时完成的《放飞春天·风筝》课程,还有需要两个月课时完成的《你好,春天的种子》课程,甚至有需要整个小学阶段完成的《寻美慈溪》课程。灵活的课程形式有效补充了学校课程的不足,给予了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
3.校内+校外,拓宽课后服务课程外沿
《四季韵歌》课程打破了常规场地界限,不再局限于校园,而是建构了社区、公园、实践基地、野外等大教室观念,有效联通知识边界,突破认知束缚,实现心智自由。同时也为“双减”背景下学生的课余时间、节假日的生活学习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和思路。
《四季韵歌》课后服务课程打破了教室和学科的壁垒,纵向强化各学科内学习内容的深度联系,横向跨越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渗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和真实世界之间紧密结合。这种主题化、综合化的课程新形态,实现了学科内的深度融合,让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三)课后服务课程评价
1.每两周行为赏析
学校每两周第二个周五安排一次课后服务行为赏析活动,结合学生学习表现、教师教学感受、家长反馈意见等进行课程修正和完善,指导下一阶段的课程实施。
2.每两月汇报展演
结合季节主题,学校每两个月(即一个四季课程模块时间)最后一周的周五,举行课后服务课程成果汇报展演活动。根据不同课程内容,分设研究报告撰写、课程作品展示、艺术能力表现、行为能力表达等四个板块,并评选出“白云星级学生”、“白云好少年”,奖励白云赏识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增强课后服务课程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3.每学期总结交流
每学期期末学校都会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志愿者代表召开座谈会、举行学校课后服务质量调研活动,以此查补课程优缺、明晰教学得失,为下学期的课后服务课程的开展指正方向、优化措施。
“双减”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我们将继续深度谋划、多措并举、同频共进,有力促进学生的知识、才能、身体、精神、个性得到全面而丰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