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宁波市江北区洪塘中学聚焦“减量不减质”、“减负提质”目标,积极组织开展课后托管服务,通过全过程把控学生作业管理、设计、评价,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从作业源头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实现提质增效。 一、管理有“术” 学校不定期组织教研组长对教师的作业布置、批改情况进行督查;同时还邀请第三方进行期中和期末的备课本、学生作业本批改情况检查。调查结果由校长室在全校教师大会上予以公布,以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真正地达成“高效轻负”的目标。 二、设计有“术” 1.层次性 学校充分利用备课组的力量,设置分层作业,区分难度系数,目前已经完成以下校本作业的编制:八年级数学和科学《每日一题》和《易错题》;《七年级文言文阅读练习》,正在编制中;九年级近五年中考理科基础题和提高题,已完成,并正在使用中。 校本作业的编制,指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易错题,就是比较常见的,且难度系数不高;每日一题,指向的是能力较强的学生。这些举措,有效解决了作业的均衡问题。 2.多样性 “双减”之后,学校力图改变过去一味地布置书面作业,而是尝试开发多样性的作业。 语文组在作业的探究上就很用心,除了传统模式的作业外(指《作业本》),教研组在名著阅读上积极探索,以名著项目化学习为策略,改变作业的形式,阅读、绘手抄报、思维导图、写剧本、舞台表演,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作业的形式变得丰富起来,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变得浓郁了。这些作业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做”中落地,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实现了“做中学”的目标。 英语组的迎新口语大赛,以赛促读,将作业外化成比赛的形式,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除了学科作业形式多样外,学校还积极探索实践作业,培养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作业的形式从文化知识的层面拓宽到实践操作的层面,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3.融合性 先前,学校教师布置作业大多着眼于自己的学科,作业涉及到的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双减”之后,学校教师努力探索学科融合性的作业。 较之往年拓展课的不同,今年的拓展课学校引进了高职、技校的技能课老师,为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增进身心健康、感受生活中的美和快乐搭建了更多的平台。将劳技、美术、科学等学科知识融进课堂作业中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三、评价有“术” 1.各类论坛,提升评价水平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学校特别注重教师评价水平的提升,努力搭建各种平台,如“读书论坛--共读一本书”、“精准落实双减,全力打造高效---作业论坛”,各备课组派出代表,将在作业上一些好的做法分享出来,供其他人学习借鉴,从而提升评价水平。如:科学组老师在给学生作业评价时,就特别有创意,用金、银、铜的元素符号标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作业展评,改变评价主体 以往的作业,评价主体几乎都是老师。这一学期,学校也在摸索,探究多元评价模式。比如语文组,就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 学生的习作,老师评价、班级学生评价、以展板的形式做出来让全校学生评价。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得以学习提升。 此外,有的老师还通过朋友圈、班级圈、视频号等形式将学生的阅读、朗诵等作业发布,也会吸引班级家长前来围观和评价。这些小小的改变,对于学生都是一种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