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市)教育局,宁波高新区教育文体局,宁波前湾新区教育文体和旅游局:
现将《宁波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推进方案》印发给你们,请你们根据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教育局
2023年3月14日
宁波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推进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及浙江省教育厅印发的《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现就推进宁波市小学综合评价改革提出以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与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树立科学成才观,建立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养导向、强化过程体验、促进主动学习的小学生综合评价制度,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促进学校切实转变育人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改革校内考试评价,建立“以生为本”的评价体系;改革区域教育质量管理,采用“以校为本”的推进策略,具体目标如下:
1.改变单一以纸笔测试为主的学业评价方法,推广实践性评价,采取多样、开放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及发展需要。
2.改变便于横向比较、过于细致区分的百分制总分评价,推行基于课程标准、结合学习过程表现、体现学科关键能力发展的分项等级评价。
3.改变过于关注考试结果、强化筛选和选拔的学校学业考评制度,强化评价促进学习与成长的功能。
4.改变以统考或变相统考为主要手段的区域教育质量管理,探索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考合一的促进学习的评价体系;
5.改变教师在评价活动中的被动态势,提高教师评价能力,提高教师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任务内容
(一)推行旨在诊断改进的学科分项等级评价。重点研究基于学科关键能力(素养)与过程表现的若干分项的等级评价,形成反映学生个体学科素养发展的更细致的画像和对学习进展的建设性诊断。
(二)推广基于真实情境任务的实践测评。重点探索非纸笔测评和以真实情境的实践任务为基的素养测评。
(三)激活融于学习活动中的过程性评价。探索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方法、结构及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强调基于证据的评价。
(四)建立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与多层面成长画像。研究具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小学生发展报告单,发挥综合评价的育人意义。
(五)鼓励社会情感能力评价的探索。有基础的学校可探索指向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须具备的综合能力的评价。
(六)研究小学综合评价改革数字化应用平台及数据使用机制。
三、推进思路
(一)试点先行
2023年春季开始试点先行,海曙区、北仑区、慈溪市为小学生评价改革试点区(县、市),整体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推进方式可以全要素推进,也可以专项推进,促进全域评价改革。力求突破重难点,注重实效。其余县要求以宁波市试点校为中心,建立小学综合评价研究共同体,至少1/3学校进行综合评价改革试点。
(二)全面推进
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
四、推进内容
各区(县、市)、学校在推进小学综合评价改革工作时,要明确自身职责,加强地校联动。区(县、市)推进重点在区域的顶层设计与管理;学校则需重点探寻具有课程特点和校本特色的评价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县域层面:各区(县、市)根据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总体要求制定《小学综合评价改革区域推进方案》,设计具有区域特色的小学综合评价报告单,建设综合评价数字化平台,形成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基础数据库,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形成数据驱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解决方案。
各区(县、市)要通过规范考试管理,优化区域教育质量管理。结合“双减”工作与《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认真研究停止统考统测、减少校内考试、开展实践测评、提高命题质量的落实之策。探索以“达标制”为特征的学校质量评价,完善教师与学校评价制度。
学校层面:学校依据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总体要求,设计具有课程特点和校本特色的评价方案。重点研究“分项等级评价”“低段非纸笔测评”“实践性评价”“过程表现性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评价路径,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
五、具体举措
(一)成立领导小组,责任到人到事
各区(县、市)建立由基教牵头,督导、教研室、教科所、师训机构、教育技术、教育服务中心协助的领导小组,从政策制定、宣传推进到部门协同,责任到人,统筹开展综合评价改革的各项工作。教研室要组织调研,解决实践问题;教科所要发挥学术引领作用,设置专项课题,及时总结和推广评价改革成果;师训机构要采用先行经验介绍、案例分析、现场展示、主题论坛、专题研究等方式,开展小学综合评价培训,切实提高学校、教师的评价能力。
(二)制定工作计划,做好谋划部署
各地校要认真学习《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22〕60 号),明确试点重点,聚焦改革难点,做好思路谋划和落实工作部署。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推进计划,明确试点学校、改进重点及推进步骤,指导学校制定校本评价手册,研制校本学生发展综合报告单,开展教师操作培训,落实小学生综合评价。
(三)建立机制,形成区域合力
建立协同指导机制。区(县、市)教育局总体部署,教研、科研、师训、教育技术、教育服务中心部门配合,整体推进小学综合评价改革。要求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定期开展研训,及时发现和破解推进过程的问题,形成教、学、评相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新样态。地校采取“区校推进,分类推进”的协同思路。建立区域试点学校共同体,制定改革方案,细化方式内容,形成操作标准,转变教师观念,提升评价水平,共同推进综合评价改革实践。建立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与学科实践专项小组,探索学科分项评价、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改进结果性评价等重点领域,培育、梳理和挖掘综合评价实践学科经验。
(四)课题申报,科研带动改革
组织推送省级小学生综合评价专项认定性课题。鼓励各地各校开展市级、县级课题研究。为推动实践研究成果的及时总结与分享,将组织试点区(县、市)、试点校专项认定性课题申报, 2023年2月和7月向省级申报小学生综合评价专项课题认定工作。
(五)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实践
各地及时开展试点区(县、市)及试点学校的培训交流,总结先进经验,向家长、社会展示评价改革成果,发挥试点区(县、市)和试点学校的先行示范和引领作用。
六、推进要求
(一)提高站位,加强管理统筹
评价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本次评价改革,落实对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推进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统筹协调,纳入“双减”工作体系。
(二)聚焦重点,实现攻坚克难
各地各校要聚焦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实践重点,包括非纸笔测评、实践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学生综合发展报告单研制等,共研共学,以集体的力量力克难关,真正把本次改革落到实处。
(三)协同推进,保障高质推进
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推进,需要区(县、市)加强学校考试管理,不组织任何形式的区域性统考,不进行学业成绩的校际比较,不简单将考试结果作为评价学校的依据,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同时有效组织区域力量,提供技术支持,保障改革顺利落地。
七、推进保障
(一)举办推进会
定期举办小学综合评价改革推进会,聚焦不同评价改革重点,及时总结和展示小学综合评价改革先进经验,一年至少一次推进会。
(二)开展专项督查
开展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督查,重点关注小学考试管理相关要求的落实情况,保障改革推进,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整改。
(三)组织专项评比
评选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示范校。开展专项的小学综合评价论文、案例、课题等评比。
附表:宁波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名单
附表
宁波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名单
宁波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省级试点地区
序号 | 区(县、市) | 单位 | 负责人 | 联络人 |
1 | 海曙区 | 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 | 胡苗坤 | 叶青 |
宁波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市级试点地区
序号 | 区(县、市) | 单位 | 负责人 | 联络人 |
1 | 北仑区 | 北仑区教育局教研室 | 林绿洋 | 王哲燕 |
2 | 慈溪市 | 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 | 郭拯 | 马建军 |
宁波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市级试点校
序号 | 区(县、市) | 单位 | 负责人 | 联络人 |
1 | 江北区 | 宁波市江北区实验小学 | 傅俐俐 | 王晓珍 |
2 | 宁波市惠贞书院小学部 | 郑颖 | 李晓蕙 | |
3 | 宁波市中城小学 | 徐扬威 | 应卫露 | |
4 | 鄞州区 | 宁波市东钱湖镇中心小学 | 童军 | 冯木华 |
5 | 宁波市鄞州区江东中心学校 | 竺柯斌 | 陈元隆 | |
6 | 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南小学 | 罗静伟 | 陈志军 | |
7 | 镇海区 | 宁波市镇海区中心学校 | 杨万勇 | 钟芬花 |
8 | 宁波市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 | 潘佳艳 | 施珊珊 | |
9 | 宁波市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 | 王渊 | 任雪聪 | |
10 | 北仑区 | 宁波市北仑区淮河小学 | 翁飞霞 | 吕穆娜 |
11 | 宁波市北仑区绍成小学 | 张忆颖 | 傅晓叶 | |
12 | 宁波市北仑区滨海新城实验学校 | 殷光举 | 邱静 | |
13 | 慈溪市 | 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 | 林建伟 | 胡迪波 |
14 |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慈溪实验学校 | 毛天杰 | 王珊珊 | |
15 | 慈溪市龙山镇实验小学 | 杨建达 | 沈光利 | |
16 | 余姚市 | 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 | 叶建松 | 邹渭灿 |
17 | 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 边佳楣 | 魏玉婷 | |
18 | 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 | 柴利波 | 徐华军 | |
19 |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 刘永永 | 魏巍 | |
20 | 奉化区 | 宁波市奉化区裘村镇中心小学 | 蒋增裕 | 周志光 |
21 | 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班溪小学 | 何朝勇 | 薛静艳 | |
22 | 宁波市奉化区锦溪小学 | 汪杰 | 王惠 | |
23 | 宁海县 | 宁海县城东小学 | 吴盈波 | 虞琼琼 |
24 | 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西校区 | 张华 | 陈红 | |
25 | 宁海县银河小学 | 王爱珍 | 戴月珍 | |
26 | 象山县 | 象山县石浦镇新港小学 | 陈青松 | 吴岳林 |
27 | 象山县鹤浦镇中心小学 | 莫兆宗 | 陈维东 | |
28 | 象山县丹城镇第三小学 | 张远洋 | 练节昂 | |
29 | 高新区 | 宁波高新区外国语学校 | 汪阳合 | 杨开远 |
30 | 宁波高新区实验学校 | 罗树庚 | 张伟强 | |
31 | 前湾新区 | 宁波杭州湾新区世纪城实验小学 | 王立群 | 周佳雯 |
32 | 慈溪市庵东镇中心小学 | 丁群卫 | 苗露娜 | |
33 | 慈溪市庵东镇西二小学 | 张其其 | 钱安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