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版>资讯>教育新闻

校家社协同育人,家庭要在其中起怎样的作用? 在多数受访家长眼中“学习”仍是家庭教育优先目标

作者: 来源:现代金报 日期:2023-2-10


    
关于家庭教育,家长存在的困惑。
家庭教育主要任务,学习是优先目标。
宁波家长多途径实现家庭教育主要目标。

人在一生中,大部分“第一”都是从家庭、父母处得到。

第一次摔倒,第一声“妈妈”,第一次用勺子吃饭……家人或惊喜、或担忧的表情,或鼓励、或嗔怪的话语,无形中把某种信息投射给孩子,也正是一幕幕家庭生活的场景,塑造着未来的“大人”。

近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如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课堂,家长又该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冬晓

调查

宁波家长是怎样认识家庭教育的?

《意见》对家长责任做了明确,包括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主动协同学校教育和引导子女体验社会,910个字涵盖了培养向上向善家风、树立科学育儿理念、对子女多陪伴多关爱、多尊重多理解、多提醒多帮助这样的细节,足见对家长的期许。

“意见”很多,但家长们能做到吗,他们是如何认识家庭教育的?为此,记者做了个小调查,在参与调查的1460人中,34.18%的受访者为小学生家长,65%的受访者为初高中生家长。

对于家庭教育的认知,大多数家长(1241人)认为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学校教育、督促孩子学习,其次是健全其人格、塑造其品行,排名第三的是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说明,在大多数家长眼中,“学习”是家庭教育的优先目标。

受访家长通过家校沟通、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等试图达成教育目标,但宁波家长仍存在三大困惑:家庭成员教育观念上的分歧、儿童心理和亲子沟通等知识的欠缺以及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

反映在调查数据上就是,以亲子沟通为例,平均每天沟通时间低于1小时的占比55.41%,还有2.12%的家长不沟通,35.82%的家长感觉沟通质量“一般”,还有13.15%的家长觉得沟通质量“有待改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家庭教育知识的获取,主要渠道是学校、社区等组织的家长课堂和父辈亲友传授经验,能够看书、付费上网课的不多。

案例

宁波妈妈自费两万多元学“育儿”

微调查中家长们关于“家庭教育”的困惑,宁波家长王伟珠一个不落全碰上了。

2009年,大宝孙艺藩出生,当时还是高中老师的王伟珠一心扑在工作上,养育女儿的主要任务交给了公婆。“女儿6岁时,有件事触动了我。”王伟珠说。

当时幼儿园举行运动会,老师选中孙艺藩举牌子做领队,这个被很多小朋友羡慕的“美差”被她拒绝了。“她跟我讲这件事时,眼神里透着渴望,头却埋下去,很怯弱。我的心像刀绞,不知道说什么,一点办法也没有。”王伟珠看着内心孱弱的女儿,久久不能平静。

之后,她开始认真审视母亲的责任。“2014年、2015年是我疯狂补课的两年,在网上付费学习育儿知识,买了百八十本育儿专业书。最贵的一门《正面管教》线下课程花了5800元,两年下来,学育儿花了两万多元。”王伟珠说,学习只是第一步,实践才是关键。

“孩子怯弱是内心力量不足,这个时候不管是指责,还是说教,都不能激发勇气,反而会加深‘我就是不行’的意识。”王伟珠很庆幸,当女儿第一次在她面前展示怯弱时,尽管自己内心兵荒马乱,仍强装淡定没有多说一句,而是事后找老师了解过程,此后再也没有提起。

“我把她带到身边,开始讲绘本故事,专门挑关于勇气的读物,然后‘小步慢走’锻炼勇气,有次参加活动让小朋友上台走一圈。场下明明讲好了,临上场前她扑到我怀里说什么也不肯上场,最后我牵着她的手一起,还在舞台上抱着她转了一圈,她笑开了花。”王伟珠通过家长带动、慢慢放手的方式,帮助女儿克服恐惧,增强自信。

王伟珠的精心养育小有收获。女儿进入奉化龙津实验学校后,多次代表学校在各类大型活动比赛中主持发言,获得国家级语言、朗读类比赛金奖,去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

当妈要稳住!她把家庭当社团来运营

孙艺藩小学毕业后,去年秋天到宁波七中读书。一家人开始奉化、鄞州两地生活。

除了大宝要陪读,王伟珠还有两岁的小宝要照顾,公婆赶来帮忙,免不了观念碰撞。谈及这个敏感话题,王伟珠两个字概括:稳住!

“小宝吃饭,老人担心打翻食物弄脏衣服,忍不住去帮忙,我就淡定地坐在旁边该干嘛干嘛,等他们忙完或不在时,我用我的方式鼓励小宝动手尝试,一次打翻,再来一次。小宝一点点学会握勺慢慢熟练,老人看到我的方式管用,慢慢也就改变了。”王伟珠说,每个小家庭都会发生育儿观念的冲突,“互相battle!”“不服就冷战!”……既不能让家庭成员达成一致,还把氛围搞坏,得不偿失。

“妈妈是家里的‘定海神针’!妈妈稳住了,不断学习改进育儿方式,其他成员看到了效果,自然会跟随。”王伟珠说,她把家庭当社团运营,妈妈掌握方向,其他成员是得力助手。

“现在小宝在奉化,我老公和公婆照顾,我布置的打卡作业,大家尽力完成,配合度很高。”如今,孙艺藩进入初中,学科难度加大,又正值青春期,妈妈王伟珠两地奔波陪读,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她每天让大宝写“检视小纸条”。

“复盘一天的收获,还有哪些需要改进,长短不限,一方面是她自己做梳理,另一方面我也能掌握孩子的情况,给她恰当的帮助。”王伟珠说,这么多年,她跟着孩子一起成长,“妈妈”做得超有成就感,接下来她要拼“三胎”!

观点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播种者、培植者、养护者。

王阳明先生在其《传习录》中所云: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徳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 欲徳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

从播种者角色看,家长要优化教育观念,建立做人比求知更重要的观念,将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播撒在孩子心田。

从培植者角色看,家长要发挥以身示范的功效,就像王伟珠一样,以一棵树的形象站在孩子身旁,既主动参与学校教育,获取家校协同的资源与力量,更不断学习,以自己孜孜以求上进精神感召孩子,成为孩子向上发展的榜样。

从养护者的角色看,家长一方面要建设好科学教养型家庭,给予孩子健康成长的土壤;另一方面提升家长素养,尤其是语言表达做到轻声细语,用温和的语言与平等对话的言说方式养心导行。

期待各位智慧的家长能够将孩子培养成为这样的人才:昂扬自信的头颅,敢于履行自己的责任,赋予明天温暖的图景。

宁波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

《现代金报》2023年2月10日第A7版:金视点

冯铁山